不愿分享的孩子,就是小气吗?也许只是家长好面子吧

文 / 黄丽梅说育儿
2022-03-13 09:21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分享。

记得有一年,我带着儿子去闺蜜家做客。刚走到她家里,就看到闺蜜的女儿在玩刚买回来的滑板车,当时她女儿还不到1岁半。我儿子也想玩,就凑上去看,不过小姑娘非常排斥,紧紧抓住滑板车不让儿子碰。谁知闺蜜竟直接把女儿握得紧紧的小手掰开,硬生生的把滑板车夺过来,给了我儿子。然后把女儿抱回卧室,告诉她,要让哥哥先玩儿,要学会分享,懂事。

结果当然是小姑娘哇哇大哭,我儿子也吓得不敢再靠近, 当时混乱的场面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尤其是那时自己内心说不出的困惑和纠结,使我更加焦虑。闺蜜的做法对吗?虽然分享是美德,可是这样强迫孩子做出分享的行为,真的对孩子好吗?我们曾经也都是孩子,应该也特别讨厌,家长自作主张的将自己的玩具送给别人吧!

心理学研究表明,分享不是与生俱来的。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人主动自愿地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的行为,分享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

这告诉我们,分享不是天生的,但是分享很重要,所以需要后天培养。

那作为家长,到底该如何正确地,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学会分享呢?

分享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物权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明白了哪些东西是我的,哪些东西是你的,对物品的所有权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慢慢去引导!只有当孩子对自己的物品具有清晰的获得感,拥有了这件东西,他才会内心有安全感,当他被引导要分享时,才不会担心这件物品被抢走,那时候他才会主动愿意跟别人分享。

所以,3岁前的孩子不要刻意要求去分享,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分享的概念和能力。分享对他来说,就是赤裸裸的抢夺。如果家长刻意强求,反而会加深孩子对物品的占有欲,还会让他对所谓的朋友,产生恐惧感。

不要说那么小的孩子了,就连我们大人拥有的很多物品,也不是每一件都愿意跟别人分享吧!想一想,比如说我们的钱包、手机、水杯、银行卡密码等等,都不会跟别人分享吧,因为我们都认定这是只属于自己的物品,别人是不可以碰的。因此,我们平时可以在家里,可以多跟孩子进行玩具的分类,可以询问孩子哪些玩具是只属于他的,哪些玩具是可以和小朋友分享的。让孩子选出来,这样,当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就可以让孩子把那些可分享的玩具拿出来,跟小朋友一起玩。

当然啦,我们平时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分享的技巧,进行分享启蒙。比如,外出的时候多带一些玩具,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换,或者学会轮流玩;还可以带一些好吃的,如果孩子被拒绝了,让孩子把好吃的给到对方,进行异类物品的交换。总之,让孩子在交换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渐渐地便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享!

您的孩子平时愿意分享吗?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您又是怎么做的呢?欢迎大家一起来留言讨论分享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