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补钙挂在嘴上,今天,临床营养科教你把钙吃进去

钙(calcium)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元素,其中约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
人体血液中总钙浓度为2.25-2.75mol/L。其中离子化钙是生理活性形式,对维持体内细胞正常生理状态,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机体主要通过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1,25-(OH)2-D3调节保持着动平衡。

钙的“主要作用”
钙的生理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
2、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
3、促进细胞信息传递;
4、参与血液凝固;
5、调节机体酶的活性;
6、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以及其它参与激素的分泌;
7、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及调节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等。
是什么在影响钙的吸收?
首先,我们要知道钙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和小肠上段。
阻碍及促进钙吸收的因素包括:
影响肠内钙吸收的主要因素
机体因素:随年龄增长吸收率降低,如婴儿的钙吸收率大于50%,儿童约40%,成年人为20%,老年人仅15%左右。
膳食因素:谷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草酸、植酸、磷酸可与钙形成难容的盐类,阻碍钙的吸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钙的吸收。

喝酒又有了新的共同话题——缺钙......
此外,一些碱性药物,如苏打、黄连素、四环素等也影响钙的吸收。
促进肠内钙吸收的因素
1、维生素D是影响钙吸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维生素D的重要性如图所示
2、蛋白质消化过程中释放的某些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等可促进钙吸收;
3、乳糖经肠道菌发酵产酸,可增强钙吸收;
4、另外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等有利钙的吸收。
钙缺乏与过量会怎么样?
缺乏
人体钙缺乏可增加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儿童长期缺乏钙主要引起营养性佝偻病的发生,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什么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 D deficiency),又叫小儿佝偻病或是骨软化症,是由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见表现
不同时期有什么具体症状呢:
①初期:多见于6个月内,尤其3个月以内小婴儿,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汗多且与室温无关,枕秃。血清25-(OH)D3下降,血钙浓度正常或稍低。
②激期:6个月以内婴儿-颅骨软化;8-9个月以上的婴儿-方颅;前囟闭合延迟;乳牙萌出延迟,可迟至10个月甚至1岁多出牙,牙釉质发育差,易患龋齿。
胸部改变多见于1岁左右婴儿:肋骨串珠、鸡胸及漏斗胸。累及下肢可形成”O”形或”X”形腿。严重者至脊柱后凸畸形、骨盆畸形、造成生长发育迟缓。经积极对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则进入恢复期。
少数重症佝偻病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或运动功能障碍,进入后遗症期。
过量
过量的钙摄入可引起高钙血症、高钙尿、血管及软组织钙化,肾结石相对危险性增加等。
钙,如此重要,补多少,如何补充?
不知道吃多少合适,先看图表:
不同年龄段儿童钙的适宜摄入量(mg/d)

不想吃药,想食补,再看图表:
含钙丰富的食物(mg/100g)

注:也不要因为补钙大量给孩子吃“单一的补钙食物”,这样会导致膳食平衡被打破,营养不均衡,容易引起其他病症。

临床营养科医师关于补钙的膳食建议:
奶类是儿童期最主要的钙源,也是最好的钙源。婴儿期鼓励母乳喂养,并给予乳母适量的钙剂补充。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6-12个月婴儿,每日奶量应达到600-800ml,1-3岁儿童每日奶量不少于600ml,学龄前儿童每日奶量为400-500ml,学龄儿童每日奶量为300ml。
除此之外,豆类食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较好,是除外奶类食物外的又一补钙食物。
同时注意补钙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及代谢。还应注意不要与富含植酸、草酸、鞣酸、高纤维膳食同时进餐,避免影响钙吸收。

来源:西安市儿童医院
责编:郭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