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慕虚荣毁一生,家长要这样为孩子培养健康好心态,追求真卓越
放学路上,听到儿子班上两个孩子争吵。
- 一个叫嚣说,我家有好几套别墅,有的是钱。
- 一个淡定答:你家再有钱,你这个样子,你爸爸妈妈也不会为你骄傲。
忍不住给那个淡定的孩子点赞。事实上,他话一出口,旁边已经有好多家长和孩子鼓掌叫好了。有为家长还对自家孩子说,要向人家学习不虚荣的品质。
不贪慕金钱财富,是不虚荣。但其实,那个叫嚣自家很有钱的孩子,也是怀着虚荣心的,只不过,他所羡慕嫉妒的,是另一个孩子的优秀。
人为什么会有虚荣心?
两个孩子我都比较了解,两个截然不同的孩子,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无关家境。
- 叫嚣自家有钱的孩子,家庭条件倒真不清楚,但是孩子在整个年级里,都是数一数二的行为习惯差,不夸张地说,已经到了万人嫌的地步,几乎每天都要欺负别人,频繁被找家长不说,学习成绩也很差,甚至考过30几分。另外,根据孩子家长的衣着谈吐,虽然人不可貌相,但感觉家里几套别墅的可能性,确实很小。而且,家长对孩子的问题,总是抱怨说,管不住。
- 而那个淡定的孩子,则是班里公认的学霸,各方面都很优秀,成绩好,字漂亮。孩子的家长也很热心,每次考前复习,他妈妈都会把整理好的资料分享到班级群里。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结合多年对儿童行为和心理的研究,得出过一个结论:所有孩子都天生具有追求卓越的内在动机。
其实,如果我们不给“虚荣心”加上负面的意义,追求卓越,也是一种虚荣心,只不过,是正面的虚荣。
那么,为什么有些成绩比较差的孩子,总是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甚至“我差我很酷”的模样呢?阿德勒说,这只是孩子在面对学习困境时,因自己能力不足,缺乏成就感而找借口。
- 无法迎难而上,只能逃避并掩饰内心的不在意,这是一种补偿机制,是通过转而追求别的,来获得心理补偿,获取慰藉。而这种追求转向,演变出负面意义的可能性就很大。
所以说,追求卓越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因为遇到困难没有得到解决,很有可能,追求卓越的动机,就会转变为虚荣心。

人难免有一时的心理不平衡,和一时的虚荣,这都是正常的心理状态,自己就可以调适解决。
但是,虚荣心太强的孩子,会自尊心过强,好面子过头,当注意力只集中在表面的光彩之上,就很难客观地评价自己,并理性地接受和面对现状。
内心被自己蒙蔽,对自己评价低的人,很难有心灵的自在。当孩子的内心沉浸在某种负面的“追求渴望”之中,自控力就会崩塌瓦解,面对诱惑时,便容易迷失自己。
- 可以说,过度的虚荣心,既是孩子学业的大敌,也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烦恼,也会带来许多问题和隐患。
那么多孩子在离开家,离开父母的监督去上大学后,陷入各种套路贷,弄得无法收场,都是过度的虚荣心在作祟。

其实,从“追求卓越”转为“虚荣心”的过程,就是孩子“信心退缩”,“自卑心”上升的过程。
那么,如果不想让孩子有虚荣心,做父母的在教育过程中,就要从一开始,帮孩子杜绝虚荣心滋生的根源,帮助孩子走上正确的追求卓越之路。
- 马云当年高考不顺利,也会自卑的,但是现在功成名就的他,可以坦然地穿着千层底的布鞋谈笑风生。
- 张曼玉奋斗事业的时候,也是注重形象“档次”的,但是现在的她,则被拍到买平价的服饰,因为现在的她,已不再在意行头的价格标签,只要自己舒服就好。
- 而我们公认的优质豪门霍启刚和郭晶晶夫妻,很多人都发现,他们给孩子穿的用的,也不是唯大牌不选,而是实用舒适为主。
因为,他们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有更多可以享受成就感的机会,无须用物质为心灵加持。
人生中,总有“一山更比一山高”,别人的成就,是我们无法抹杀的,因此,杜绝虚荣心,必须从有效对抗“自卑感”做起,让孩子建立内心真正的力量。

怎样让孩子对自己怀有信心而不自卑呢?父母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1. 成绩很重要,但是,父母不要唯成绩论。
事实上,很多时候,孩子的自信心,是被父母摧毁的。孩子小时候,做家长的都奔着相同的目标帮孩子努力,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总有孩子遇到学习问题,暂时落后, 让家长烦躁不安。
- 你怎么这么笨?!
- 别人都能做到,怎么就你做不到?!
一次两次,逐渐累积,终于,家长开始抱怨:这孩子没救了,一点儿也没上进心,学习那么差,自己根本不着急……
其实,不是孩子不着急,不想变优秀,是孩子的信心,在每一次叠加的受挫中,被消磨打击得,深藏心底,不敢轻易冒头了。
最伤害人的,其实就是刻薄绝望的语言。孩子在学习上得不到认同感,就容易转向其他方面寻求安慰补偿,比如,攀比经济条件。

2. 学习之路,不要让孩子孤军奋战。
高考结束,总结学霸们的成功经验,好像总少不了一条,孩子很自觉,学习主动性很高,家长只是做好后勤保障。
但是,当家长拿这个说事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自控力时,却往往没有深究,那些优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如何培养起来的。
- 不要看着别人树立的高峰,继续贬低自己孩子遇到的难关。
- 别人家的孩子,是可供学习的榜样,不是用来贬损自家孩子的高压。
- 希望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那么,去有效地总结经验,帮助孩子试用。
- 用短期目标激励,用长期目标引导,总之,少用言语苛责的无效发泄。
控制不住负面言行,沉浸于发泄抱怨的家长,比无为而治的家长更有伤害力。把发泄抱 怨的时间,用来切实做事情,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3. 不要掩饰,坦然讨论真实的家庭境遇和成长所面对的问题,帮孩子正确面对。
经济差距是普遍存在的现实,孩子终将面对家庭起点的差异。
- 其实,孩子开始对钱,对经济条件和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异有意识时,只是成长必经的好奇懵懂,并非真的贪慕虚荣,家长只要及时疏导,帮助孩子把心思用在学业等正面努力上,是不会出大问题的。
- 具体到方式方法上,家长不要抱怨寒门难出贵子,也不要忌讳让孩子知道自己家的经济条件不如别人。家长的刻意逃避,随着孩子的成长,是会被发现并被错位理解的。与其逃避出误解,不如从一开始,家长就自己先坦然面对和解释。
如何跟孩子谈经济条件呢?
- 不要用绝境语气跟孩子说,咱家就这样了,你不争气,就只能等着……
- 而是要用故事语境,给孩子讲讲自己人生路上的经历、经验和教训,以及后悔的事,等等,这样平等坦诚的话术,既能增进和孩子间的理解体谅,也能让孩子真的贴近家长希望的目标。
总之,内心的充实,会让人无暇在意其他。为孩子制定有可行性的目标,会激励孩子专注于自己的进步。

4. 富养心灵, 内心的充实,会让人无暇在意其他。
- 在内心富足者那里,是“人闲桂花落”;
- 但在内心恐慌之人那里,则是“人闲是非多”。
所以,在孩子一生格调奠基的教育阶段,要富养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孩子找到健康向上的,让生命过充实的生活方式。
内心拥有“造血功能”的孩子,心灵自有一番天地和秩序,当然不容易陷入过度的虚荣,而自毁前程。
如何富养心灵?
- 诚恳有效的亲子交谈,让彼此更加理解体谅;
- 丰富学习内容,让孩子的注意力被更有意义的事情吸引;
- 即便经济条件有限,学不了各种才艺,也不是理由。最物美价廉的富养心灵的途径是——阅读。一本好书并不贵,买不起,还可以借,但阅读给孩子心灵带来的滋养和力量,是不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