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仅540克,皮肤薄得像张纸!广州超早产女婴奇迹存活
整个身体和成人巴掌差不多,脚丫子还没有拇指大,全身皮肤薄得像一张纸、“吹弹可破”,血管隐约可见……今年5月下旬,在母亲体内仅仅待了26周的月月,提前降临人世,体重仅有540克,和普通瓶装矿泉水差不多。
这是目前为止广州救治成功的出生体重最低的早产儿。月月出生时呼吸微弱、全身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广医三院”)新生儿科经过88天的救治之后,于8月20日顺利出院。
9月9日上午,记者在广医三院见到了前来复查的月月和家人。目前,月月状况稳定,体重达到3080克,是出生体重的五倍有余。
>>>高血压母亲冒险怀二胎
月月的妈妈是一位有十年病史的高血压妈妈,怀孕于她充满风险。在怀月月姐姐时,她就出现了妊娠高血压的情况。大女儿在29周的时候早产来到人间,目前发育状况良好。
家人对月月的到来显得非常激动,却又纠结。月月的父母到网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也加入多个新生早产儿的微信群。由于生长状况不理想,医生曾建议月月的妈妈放弃这个宝宝,但首胎的成功给了她信心。“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希望坚持一下,既然宝宝选择了我,我也应该坚持下去。”
尽管孕期一直高度关注身体的各项指标,紧急情况还是出现了。5月19日,月月妈妈因头晕到广医三院产检发现尿蛋白升高,这提示月月妈妈的高血压加重,出现子痫前期,随时有可能进展为子痫发生抽搐。由于控制血压不理想,且月月妈妈合并糖尿病、前置胎盘等问题,广医三院在多学科会诊后出于对母婴安全的考虑,决定为月月的妈妈提前实施剖宫产。
5月24日,月月提前降临人世,体重仅为540克(正常26周婴儿体重约为720克)。整个身体跟成人的巴掌差不多,胳膊大小与成人手指相当,脚丫子还没有拇指那么大,全身皮肤“吹弹可破”,血管隐约可见,属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月月一出生,广医三院新生儿科便展开一系列复苏抢救工作。随后,她被放置在特殊的保温箱——“宝马箱”(“宝马箱”是指一款高档婴儿培育箱,价格与一辆宝马汽车相当)里进行下一步的救治。
>>>88天内连闯3道生命关口
月月要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保命”——维持呼吸。由于月月肺部发育极不成熟,因此需要立即接受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并在气管插管下予以呼吸机治疗。这是一种创伤性较大的治疗方式,容易导致肺部感染,“早拔管早撤机”成为首要目标,为此医护人员精心做好肺部疾病的治疗和呼吸机管路维护,并逐步下调呼吸机参数。月月仅仅出生9天就拔除了气管插管,出生37天就顺利脱离氧疗,不需要呼吸机,可自主呼吸,这个速度与救治效果堪称“神速”。
颅内出血也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超早产儿极其容易出现脑出血,严重的脑出血会导致脑瘫,这也是很多早产儿被放弃治疗的重要原因。”广医三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吴繁说。在月月出生后,新生儿科便积极启动一系列护脑计划,预防危急情况的发生。得益于早期的干预,月月出生后第三天发生的轻微颅内出血并没有进一步加重,避免了早产儿脑瘫的出现。
与此同时,月月还需要面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考验,这是一种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进展快、死亡率高、手术机率高的严重并发症,对幼儿以后的人生有严重影响,如营养不良、腹泻、无法进食等。
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崔其亮教授联手吴繁,一同为月月制定详细的营养治疗方案,从出生当天就开始接受肠内微量喂养以促进胃肠道发育,并辅以静脉营养。为了实现早期喂养,从第五天开始,月月便从1ml开始逐日增加奶量;到出生17天时,月月已经实现母乳“全口喂养”,为宝宝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88天的救治,8月20日,月月的体重达到2205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并发症,已经可以出院了。“出生胎龄这么小、体重这么低的早产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在这么短的时间救治成功,可以说是奇迹!”广医三院新生儿科医生黄小霞动情地说。
>>>早产儿救治仍需更多社会支持
近年来早产儿发生率近来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早产儿在出院新生儿中占比为26.5%至30.7%。早产儿群体数量不容小视。
吴繁指出,尽管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整体存活率由2008年的42.9%上升至2017年64.5%,但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无下降甚至有上升趋势,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慢性肺部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都在严重影响着早产儿未来的生活质量。
早产儿严重的后遗症不仅会造成家庭的物质、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对社会也是一种负担。因此,在早产儿救治上,除了需要提高医疗卫生技术之外,新生儿救治工作也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重视和共同努力。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尤其是给予救治费用上的支持,包括一些公益基金的捐赠和专项救治基金的设立,以及提高社会保障的力度。
此次月月的救治成功,与先进的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密不可分。崔其亮表示,在该院每年救治危重症新生儿接近2000例,其中早产儿占60%至70%,为提高救治成功率,该院构建了早产儿救治系统工程,包括产前的管理、出生时的复苏、NICU的积极救治和出院后的随访管理等多个方面:首先产前的多学科会诊,出生时积极有效的复苏措施、有效保暖、T组合复苏器或持续气道正压的使用、血糖稳定、血压稳定、血氧稳定等),其次是NICU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先进的呼吸治疗技术、积极的营养治疗策略、集束化护理和发育支持性护理等,此外还有出院后的随访管理,为其继续进行营养评估和生长发育监测尤其是神经发育监测。
“我们不仅把早产的宝宝救活,还要让他们活得健康、活得有质量。”吴繁说。
【记者】龚春辉
【实习生】谭筠钰
【通讯员】黄小霞 白恬
【视频剪辑】周鑫宇
【作者】 龚春辉;周鑫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自营号~日报时政部自营号~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