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生儿呕吐

文 / 母婴私塾
2020-01-06 16:31

呕吐(vomiting)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管理呕吐的是延脑里的呕吐中枢。软腭、咽壁、胃肠的任何刺激,以及神经系统本身的某些疾病(脑炎、脑膜炎等)时发出的刺激都由神经传到呕吐中枢,中枢发出反应,引起食管、胃或肠道自下向上蠕动,同时膈肌、腹肌收缩迫使胃中食物从口腔涌出,这就是呕吐动作。

新生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使很多情况下容易发生呕吐,尤以生后3、4天为多见。较长时间的呕吐还可以导致营养不良。所以要早诊断,及时治疗。

1、新生儿呕吐症状:

在出后不久即可出现,生后6个月左右消失。

表现:喂奶后或喂奶后改变体位后有1~2口乳水返流入口腔或吐出。

溢出物:主要为白色奶水,可含有乳凝块。

原因:新生儿食管的弹力组织及肌肉组织发育不全。

特点:不属于真正的呕吐,不具有呕吐时神经肌肉参与的一系列兴奋反射过程,无需给予特殊处理。

2、吞咽动作不协调

主要见于早产儿,或见于有颅脑和颅神经病变的患儿。原因:咽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吞咽动作不协调

表现:有分泌物在咽部潴留。吞咽时部分乳汁进入食管,部分从鼻腔和口腔流出,部分流入呼吸道,可引起新生儿肺炎。

特点:不属于真正的呕吐,早产儿可以自行恢复。

3、新生儿呕吐预防保健:

1、提倡抱起喂奶,必须卧位哺乳时,采用头高脚低位。

母乳喂养者,每次哺乳前温开水擦洗乳头,并以四指托起乳房,拇指置于乳头上乳晕处。哺乳后直立抱起并拍背,使新生儿将吞咽的空气排出,哺乳后不易短时间内抬起下肢更换尿布。

2、对经常呕吐的婴幼儿如果排除了器质病变、消化道炎症,那么大多是胃食道返流。可选择头高脚低侧卧位,以头部抬高15°为宜,对胃食管返流患儿可取头侧俯卧位,每次20分钟,每日2—4次。

3、再发性呕吐和神经性呕吐。

患儿应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和增加生理睡眠时间。周围人不要过分注意孩子的呕吐症状,应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紧张和顾虑,一定不要给患儿增加任何压力,否则会加重呕吐。呕吐后,及时帮助漱口,勤给患儿洗澡,清除因呕吐留在身体上的异味。

4、对于容易呕吐的孩子尤其是感冒后或者咳嗽后呕吐的。应当在平时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要给患儿吃过于辛辣、熏烤和肥腻的食物,食物一定要新鲜卫生;

5、小儿服药时也容易引起呕吐者。

在喂药液时,药液不要太热,太冷;难喂呕吐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食道、胃和肠管的逆蠕动,同时伴腹肌和膈肌的强烈痉挛收缩,迫使食管和胃肠道内容物从口中涌出的一种症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