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地反对再把新冠肺炎称之为“武汉肺炎”
视频加载中...
根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月18日24时,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新型冠状肺炎病例1749例,新增死亡病例136例,新增治愈出院1824例,累计确诊74185例,累计死亡病例20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4376例。

这其中,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1693例,武汉市1660例,新增死亡病例132例,武汉市116例。

通过官方的数据,我们一方面欣喜地看到,整体的疫情态势越发得到控制,尤其是湖北省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但另一方面,对于湖北,尤其是武汉来说,形势依然不容太乐观。

对于武汉人民来说,从疫情爆发至今,他们无疑是最受煎熬,伤害影响最大的,可我们也通过新闻报道、社交媒体,看到他们面对疫情的坚韧与乐观,也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度过难关,迎来病毒被战胜的春天。

今天,小姐姐想严肃地跟大家说一件有关病毒、疾病名称的事情,那就是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再把新冠肺炎称之为“武汉肺炎”。

世界卫生组织在2月11日,正式将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CO即Corona冠状物,VI代表Virus病毒,D代表Disease。而在2月8日,我国官方将该疾病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

无论是世卫组织的命名,还是我国官方的命名,都不再出现带有地名字眼,这是为了避免给当地造成污名化。传染病发生地和当地人民本身都没有错,不应该以地域歧视的眼光来看待疾病和那里的人。

在人类传染病的历史上,曾有不少传染病以地域命名,给当地带来负面影响并引发争议。如1918年爆发的流感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在华语及英语圈足癣被称为香港脚,2013年的严重冠状病毒感染疾病被称为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

在2015年5月,世卫组织制定的新传染病命名建议中,呼吁科学家、各国卫生部门、全球媒体,应避免因疾病名称而给某个国家或个人带来影响。

这次从世卫组织、我国官方、科学界、欧美国家,都没有将新冠肺炎加以武汉字眼,而台湾与香港的一些媒体甚至官方人士,国内一些自媒体,仍然称之为“武汉肺炎”。

我们虽力量弱小,但愿为武汉发声,坚决反对再有机构和个人把新冠肺炎称为“武汉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