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时生死急救!医生从死神手里抢回这对母子的生命……

文 / 神鸟知讯资讯站
2020-03-16 17:15

怀孕是一个漫长又充满变数的过程,特别是当“变数”撞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记者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获悉,3月7日,来自西昌的怀孕9个月的小默(化名)突然腹痛、大出血,胎盘早剥导致胎儿急性缺血、缺氧,随时有生命危险。

温江区人民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剖宫产,从开始手术到命悬一线的宝宝娩出,用时仅3分钟,最终在产科、新生儿科、院感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等多科室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下,一场生死时速之战,成功抢救了母子生命。

孕妇倒在血泊中

医院开通急救绿色通道

3月7日,10点14分,下半身都是血的小默被家属直接推到了妇产科,值班医生李鑫看到大觉不妙,小默的裤子基本都被血浸透了,从电梯到护士站的一路也都是小默的血。

原来,早上6点过,起床后的小默突然觉得肚子一阵阵的痛,而且阴道流血,因为顺产过一个小孩,小默觉得是要生之前的发作,没当回事。当家人发现她的时候,小默已经倒在卫生间,被血泊包围。

因为小默不是本地居民,未在温江区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建卡,未经新冠肺炎筛查,故被安排进科室应急隔离产房后,小默仍腹痛不止,面色苍白,神情淡漠,心律110次/分,血压80/60mmhg,胎心微弱,只有70次/分。

母亲失血性休克,胎儿严重缺氧,病情相当危重。

考虑胎盘早剥伴胎儿宫内窘迫,一线护士马上报告科室副主任路玲博士及护士长邱成艳,产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路玲博士立即报告医务科、院感科及副院长章志军,并马上向区产急办汇报,保卫科疏散人群,开放绿色通道,通过绿色通道立即将患者送到医院的隔离手术室,准备紧急手术,同时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院感要求做好消杀和防护。

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大于一切,容不得片刻犹豫,完善各项术前准备,采集咽拭子,将孕妇送入手术室。短短10分钟之内,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超声医学科、院感科等医护人员“集结”在手术室,做好紧急剖宫产准备。

3分钟娩出胎儿

抢救生命先于一切

彩超危急值——胎盘早剥,完全吻合产科的判断,来不及等待新冠肺炎检查结果,按照三级防护要求迅速做好准备,消毒、麻醉。

10点25分,开腹,主刀医生罗蓉打开腹膜的一刹那,就看见子宫表面已变紫蓝色,子宫胎盘卒中,多年的经验告诉她情况危急,必须立刻娩出胎儿!迅速切开子宫下段,10点28分,仅用时三分钟,顺利娩出胎儿,宫腔里近500毫升血凝块和胎盘随之涌出,胎盘几近全部剥离。

长时间的缺氧让孩子面色苍白,全身瘫软,没有呼吸、心跳,APgar新生儿评分为0分,来不及称体重,在一旁待命的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抢救,同时院感防控人员立即着手进行通道消毒。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抢救后,孩子面色好转,呼吸、心跳恢复,情况稳定后马上转入了新生儿科继续治疗。

孩子在新生儿科使用呼吸机治疗

而另一边,小默的子宫仍在不断地出血。

“子宫内血凝块长期的堆积,影响子宫收缩,正常的子宫收缩就像石头一样,强硬有力,而她的子宫就像布口袋一样,软踏踏的,没有张力。”

罗蓉立即注射宫缩剂,结扎双侧子宫动脉,背带式缝合子宫,持续按摩子宫。

“快!积极输入红细胞及血浆,同时再合血!”路玲博士在旁指示:全力抢救产妇。准备药品、液体、血浆、手术器械……手术室外,护士来回于血库、检验科、手术室奔波,传递标本,运送血袋。

在与死神赛跑了2个小时后,子宫出血情况得到逐步控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成功保住了子宫。此时,产妇已经累计出血2000ml,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情况稳定后的小默,在一医一护一麻醉师陪同下,走绿色通道进行胸部CT检查,院感科再次消毒通道,回科室应急隔离病房治疗,由专人负责,做好防护。新冠肺炎核酸筛查结果未出来之前,今天所有和小默接触过的人员到医院指定地点待命。

万幸,小默的新冠肺炎核酸筛查结果阴性,“做手术的时候一切都是未知的,我们只能提防性地做好自己防护,没办法,尽管是疫情高危期间,但抢救生命肯定是先于一切。”妇产科副主任路玲博士说,相较于平时的手术,疫情期间,院感科是特别加入的,对于急危重症病人,要及时消毒通道及督导医护的手术防护。

路玲博士提醒孕妇朋友

如果有明显的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要抱存侥幸心理。同时,要定期产检,及时排除高血压、胎盘、脐带发育异常等危险因素。

在疫情防控期间,孕妇和家人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外出,近产期的孕妇要每天向医生汇报有无发热、咳嗽、乏力等呼吸道症状或有无接触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者,提前到医院做好入院前有关准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