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较重的新生儿成年后患房颤的风险较高

已有研究表明,出生时体重较重(正常范围2.5-4kg)的婴儿通常意味着成年后也可能是个胖子。
不仅如此。近日,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德国莱比锡心脏中心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出生时较重的婴儿长大以后还会面临心脏问题的麻烦。体重超过8磅(3.63kg)或以上的婴儿成年后患心房颤动(房颤)的风险明显更高。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它影响着全球超过4000万患者,该疾病会引起心跳加快,从而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房颤患者的上心室跳动与下心室不同步。有研究表明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也高出常人五倍。
该研究合著者、浙江大学陈颂赞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重新生儿(体重超过4千克)成年后的房颤风险可能高于体重正常的婴儿。防止新生儿体重过高可能是避免后代房颤的一种方法,例如均衡饮食和定期孕期检查,特别是那些超重、肥胖或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出生时体重高的人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患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这项研究分析了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321223人的数据,并确定了132个与出生体重有关的基因变异。研究团队试图了解这些基因中哪些也在房颤中发挥作用。
为了找到联系,该研究使用了来自房颤联合会的另外537409名参与者的数据。这些人中只有55114人实际上患有这种疾病。
结果显示,比平均出生体重7.48磅(3.4kg)重至少1磅(482克)的婴儿患心律失常的机率要高出30%。
陈颂赞解释说:“我们这项研究的主要优势是方法论,它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出生时体重较高与房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然而,我们不能忽视成年人身高和体重导致这种关联的可能性。出生时体重是成年后身高的有力预测因子,个子较高的人更有可能发生房颤。过去的研究表明,如果把成人体重考虑在内,出生体重和房颤之间的联系就会减弱。”
邵逸夫医院的Guosheng Fu教授说:“这项研究为出生时体重过高和房颤风险上升之间的关联提供了遗传学证据。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降低超重新生儿数量可能是缓解房颤疾病负担的可行预防措施。因此,孕妇应该更加注重饮食控制和定期产检,尤其是那些患有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孕妇。同样重要的是,出生体重较高的人应该意识到减少其他风险因素,以防止发生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