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这样婶儿”在北方买菜,老板:你是来砸场子的吧

文 / 一只坤宇餐饮的包子
2019-04-07 06:02

美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印记,记录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幅员辽阔的土地使中国饮食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最明显的莫过于南北方饮食差异了,要不怎么有人说中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大得就像是两个国家呢?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买菜和做法上,先说买菜!

南方人“这样婶儿”在北方买菜,老板:你是来砸场子的吧

单从买菜的量来看,南方人绝大多数都是一次只买一天的量,可能一天的量都是多的。记得前几年在南方的时候,去菜市场买菜,看到她们一根胡萝卜、一头蒜、二两或者三两的肉,老板还把肉给切好,当时真的刷新了我这个北方人对买菜这件事儿的认知。要知道,在北方,一次都是买好几天的量。小时候跟妈妈赶大集,要么就是买到实在是拿不了,要么就是买到带的钱分文不剩。现在自己去买菜,排骨最起码3斤起步吧,低于20块钱的肉也不好意思和老板开口,但南方的朋友就厉害了,在北方的菜市场买两根排骨,闹呢还是来砸场子呢?这样容易被老板赶出去的好不好!

南方人“这样婶儿”在北方买菜,老板:你是来砸场子的吧

北方买菜,要么论斤,要么论捆,家里人多的甚至还要论麻袋。超市买菜,像什么油菜、菠菜、油麦菜……都是一把一把用胶带捆好的,只许论捆买,不允许拆开;蒜头是带着蒜苗那部分编好的,谁要买一头蒜,老板可能要打人的,不打人也会赶人的!

南方人“这样婶儿”在北方买菜,老板:你是来砸场子的吧

记得有个南方朋友,初来北方去菜市买菜,偌大的菜摊上她只买一颗鸡蛋,老板随手拿了一颗给她,还附带一句:“走走走,别耽误我做事”,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像个要饭的,但能毫发无损还能拿着鸡蛋回来,证明老板人是真的好……

南方人“这样婶儿”在北方买菜,老板:你是来砸场子的吧

再来看饮食差异,这张图片明显体现了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南方人粥是主食,馅饼是配菜;北方人粥是配菜,馅饼是主食!

南方人“这样婶儿”在北方买菜,老板:你是来砸场子的吧

关于粽子,这个真的是小编一直很费解的一件事,明明南北方的饮食差异是“南甜北咸”,怎么到了粽子这儿就变了,成了南咸北甜。南方人偏爱咸粽子,尤其是咸蛋黄肉馅的;北方人却偏爱甜粽子,豆沙馅、红枣馅才是正常!这就像豆腐脑到底是甜还是咸的问题性质是一样的。

南方人“这样婶儿”在北方买菜,老板:你是来砸场子的吧

关于饭,在南方,“米饭”简称“饭”,包括盖浇饭、卤肉饭、木桶饭、荷叶饭、汤泡饭等等,其中的“饭”都指大米。但是如果谈到“大米”,那是指生大米,一旦熟了,要么叫“米饭”,要么叫“饭”。而在北方,大米就囊括了南方人对饭所有的称呼,但在大多数北方人眼里,只有吃了馒头这样的面食才叫吃了饭。小编到现在为止,就算是吃火锅,在快结束的时候也要吃一点儿馒头;吃米线要带烧饼;吃麻辣烫要加油条或者那种很劲道的馍馍片,不然总感觉没吃饭!

最后,小编想说,南北方饮食文化真的差好多,有些关于美食的做法也南辕北辙,但总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有各的吃饭很正常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