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不好,跟家长的6个坏毛病有关,说的可能就是你

文 / 儿科医生雨滴
2020-02-14 00:30

最近跟一个刚生完孩子后不久的宝妈交流,她说自家宝宝是个十足的“睡渣”。

昼夜颠倒也就罢了,还只有抱在怀里边走边晃才能哄睡,一放下就醒了。即便是到了深夜,哄睡也特别困难,宝宝总是表现得特别兴奋,非得喂奶才能睡,母乳期的宝妈一离开他又醒了。

这位妈妈非常羡慕别人家的“睡仙”宝宝,同时也特别好奇:为啥别人家的宝宝那么好睡,不仅能自主入睡,睡觉的过程还特别安稳?这究竟是宝宝的基因决定的,还是自家的育儿方式有问题?

睡仙还是睡渣,这个当然不是基因决定;的。在简单了解了这位妈妈的育儿方式后,我才发现她把培养睡仙宝宝的禁忌全踩了一遍!

1. 宝宝昼夜颠倒,很可能是“胎里带”的

有些宝妈受到工作性质、孕期反应或者个人生活习惯的影响,经常睡得很晚或者频繁起夜。

其实随着孕周增加,不管准妈妈是醒来活动还是熟睡的状态,肚子里的胎儿都能察觉到变化。

因此,孕妈自身健康规律的作息也会对宝宝产生影响,有利于养成睡仙宝宝。相反,如果妈妈经常凌晨两三点起床上厕所,那么宝宝可能就需要你凌晨两三点起床换纸尿裤;如果你孕期一直睡得很晚,那么宝宝出生后就可能比你更能熬夜。

2. 摇晃才能哄睡的毛病,都是家长惯的

有些新手父母为了尽快哄睡孩子,会抱着他边走边晃。时间一长,宝宝就养成了不抱不睡、不晃就醒的坏毛病,家长也会变得疲惫不堪,自身睡眠受到很大影响。

其实,摇晃才能哄睡的毛病都是家长惯的。这么做不仅不利于宝宝睡眠习惯的培养,摇晃得过于剧烈还会伤害到宝宝脆弱的头颈,损伤孩子的大脑。

3. 宝宝的入睡时间,和父母的作息有关

很多宝宝入睡的时间很晚,其实是受到了父母或其他抚养人作息习惯的影响。

比如有些职场父母下班较晚,回家后可能会开门开灯,看看正在睡觉的孩子,这其中的光线就会影响到宝宝褪黑激素的分泌。

褪黑激素由大脑内的松果体分泌,用以调整人体的昼夜节律。它受光线影响,在夜幕降临时开始分泌,在凌晨2~3点达到高峰,并在清晨停止分泌。家里亮到半夜的灯光会干扰宝宝的生物钟,使得宝宝不得不晚睡。

4. 临睡前的互动,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宝宝出生后第二个月,清醒时间开始变长,视力和听力也慢慢变好。而对于四个月以内的宝宝来说,他们不具备屏蔽与睡眠无关信息的能力,也没有精力从各种刺激挑出与入睡有关的信息。

如果家长在宝宝临睡前带他们进行比较兴奋的互动,或者是不小心逗哭孩子,各种刺激都会让他们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了也会多梦。

5. 宝宝半夜醒来后,不要立刻喂奶

宝宝半夜醒来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饿了和上一条提到的过于兴奋,还有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湿度或噪音,纸尿裤漏尿、拉便便或者身体有其他不舒服。

如果宝妈在孩子惊醒后第一时间去哺乳,出生6 周之后,宝宝就会将半夜醒来和喂奶关联起来,并在 4 个月之后得到了加强,从而养成了需要频繁夜奶的习惯。而且夜奶会加重胀气,从而造成宝宝更频繁的醒来,更频繁的夜奶,陷入恶性循环。

6. 宝宝夜里醒来时,不要过度干预

宝宝在睡眠周期交替时会有一个短暂的半清醒期,这时宝宝会有一系列的动作,比如抓脸、咀嚼、翻身、哭泣等,有时候甚至会短暂的睁开双眼、坐起来等。

但以上这一切动作,都不意味着宝宝真正醒来。如果妈妈迅速把宝宝抱起安抚,喂奶,反而会让宝宝彻底清醒。

正确做法应该是先观察,看宝宝是否是真的醒来,然后再排查原因。当发现宝宝真正需要喂奶或者安抚时,再喂奶或者安抚。

宝宝的睡眠习惯,终究还是跟家长的作息、育儿方式紧密相关。

与其埋怨自己的宝宝是个睡渣,不如从孕期就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并在生产后采用正确的哄睡方法。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交流哦。

写文不易,多多帮我留言转发哦,雨滴医生谢谢你了!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 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