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青年医师·未来之星|丛集美:工作在迎接生命第一线

历经科室与团支部推荐、资格审核、现场答辩、专家函审、网络投票、团委会讨论、党委会审批、院内公示等程序,日前,北京地坛医院第四届十佳青年医师评选正式揭晓,常宇飞、田地、侯艺鑫、张慧敏、郭贺冰、曹颖、梁庭毓、杨学平、丛集美、郑博文荣获北京地坛医院第四届十佳青年医师称号。
“每一次我亲手迎接一个新生命的降生都会在心中默默期盼,愿这个宝宝一生平安健康,长大能够报效祖国。”这是北京地坛医院第四届十佳青年医师、妇产科医生丛集美最诚挚的愿望和初心。

丛集美,30岁,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规治疗等工作,多次参与危重孕产妇抢救。以第一、二作者在核心期刊、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年幼时在妇产科医生的母亲身边,我便见到了女性孕育生命的凶险与艰辛,也早早体会到迎接新生命的妇产科医生那份喜悦与成就感。在我小的时候,医院妇产科比起今天条件艰苦、技术不够先进,女性成为母亲的道路上充满了危险和痛苦,加上女性地位远不如今,很多孕产妇无法得到应有的关爱。那时我便立志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为女性患者解决病痛,为女性健康做出贡献。

产科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科室,没有什么比迎接新生命降生更令人愉快的事情了,因此产科是医院这个有些令人压抑环境里少有的充满希望与欢笑的地方。但与此同时产科的急症和危重症比较多。有时候前一个时刻还是风平浪静,后一个时刻就是暴风骤雨。孕妇的情况千变万化,每个人都要时刻准备着。
刘女士是一名慢性乙肝孕妇,准备生二胎,头胎也是在地坛医院做的剖宫产。一天夜里,我接到急诊呼叫,刘女士孕33周突发腹痛来诊,在急诊室行胎心监护发现胎心严重减速,胎儿宫内窘迫随时有胎死宫内风险,与此同时瘢痕子宫的她宫口已开大2cm,随时有子宫破裂一尸两命的危险。因为患者没有核酸检测结果,于是按照工作流程,我们迅速组织了急诊、妇产、儿科、麻醉的抢救团队,将患者即刻转入隔离负压手术室,在全副武装下,争分夺秒下完成了紧急手术,最终母子平安,早产的新生儿也在儿科医生的悉心照料下最终顺利康复出院。出院时刘女士和她的丈夫激动地拉着医护人员连连道谢还送上了锦旗,他们说将来要让自己的孩子到地坛医院工作,那一刻,作为一名医生感到无比的幸福。
脐带脱垂、新生儿窒息、前置胎盘出血、胎盘早剥、子宫破裂、产后大出血等。产科的抢救不叫分秒必争,叫秒秒必争。选择了产科就意味着选择了这份高风险、责任重职业。我们产科每一位医生、助产士和护士都是这样工作在迎接新生命的第一线。
与此同时,地坛医院产科又承担着妊娠合并传染病产妇分娩这一特殊任务。合并传染病的妈妈们往往都是焦虑、敏感且自卑的,她们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病传染给孩子,另一方面又要承担受到社会歧视的心理压力。曾经在门诊,我遇到HIV感染的孕妇支支吾吾很久才说出自己病情,我很坦然告诉她“你的病在我们医院没什么特殊的,只要经过正规的阻断治疗,传染给孩子的概率也非常低,我们医院是传染病重点专科的综合医院,为您这样的孕妇服务就是我们的工作,不用有心理压力。”说完后我看见她噙着泪的双眼和充满感激的表情,我再一次意识到我的职业对于她们这样的孕产妇来说有多么重要,患者对我们的需要就是我们从医最大的动力。

2020年3月,地坛医院境外输入筛查人员从几个陡增至几十个、上百个,我作为转运组成员支援感染病诊工作,同年6月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期间,我又第一时间支援新冠隔离病房。通过这次疫情我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为将来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所有妇产科人心目中都有的一个榜样——“万婴之母”林巧稚,许许多多的新生命,包括许多国之栋梁都是经她之手来到世界,因此每一次我亲手迎接一个新生命的降生都会在心中默默期盼,愿这个宝宝一生平安健康,长大能够报效祖国。这就是我工作在迎接生命第一线最诚挚的愿望和初心。
奋斗印初心
青春正当时
北京地坛医院
请扫上方二维码,关注“北京地坛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可了解医院信息、医疗服务内容、健康科普知识、医院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