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子宫技术会挽救出生率?两个答案
本文是专栏的第322篇文章。
今天这个话题是我一直想写的,大约从2年前就开始想,实际上算是开了个非常大的脑洞。
我说的脑洞不是指人造子宫技术本身是否成熟的幻想,因为人造子宫(体外胚胎孕育)这项技术虽然未发展到靠谱应用阶段,但发展脉络还是挺稳的,未来可期。我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读者也大多并非想了解这项技术的具体论文里、实验室里发生了什么,我们就打个比方:假如说人造子宫技术比喻成一座大楼,那么目前这项技术的进展大概在主体建筑结构施工阶段,大约建设了一半左右。大家可以很清晰的预期,未来这栋楼会大概什么时候结构封顶,什么时候外墙、内装和管线设施就位。
这项技术成熟只是时间问题,绝不是空中楼阁,例如目前可以做到的实验尝试是人造子宫环境下羊的胚胎发育和分娩,唯一的不确定性是用10年还是20年(或者更久、或者更短时间)来把它技术彻底达到应用成熟阶段。而且这不重要,只要这个技术有可能性,不是纯粹的凭空幻想,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基于这个靠谱的事实来推演一些脑洞,这才是我要说的。
这几个脑洞如下:
1、人造子宫的出现真的对女性单纯有利么?
2、人造子宫究竟对谁有利?
3、如果抛开法律和道义层面的约束,人造子宫技术会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来展开说这几个脑洞之前先说一下现状,舆论中对这项技术有着几乎一边倒的单一观点:人造子宫技术是女性的福音。 我们不妨添一个字:人造子宫技术是女性的福音吗?
今天的脑洞无关乎价值观和道理,因为在博弈中,太多的所谓“道理”“价值观”不过是绑架对方的工具,跟人造子宫一样是工具而已。就比如说恋爱、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是目前许多年轻人选择单身、晚婚的一个原因,他们面临的恋爱是需要大把花钱的,无论是礼物还是各种日常消费,到结婚的彩礼和婚房等等,这些花销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在普通三线城市,剔除掉买房贷款部分,其他从恋爱到结婚没有大几十万也搞不定, 不少地方彩礼的水涨船高就阻挡住一批人,这些都是以各种道理、应该的名义在进行着。
那么当这些成本如此之高的时候,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会有大量的人不得不接受这种成本,这么高的代价仍然有人掏空家底也要结婚生子。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是放下了对结婚生子的执念,也不再受困于传统价值观,但这里面有许多无奈而不是洒脱;目前毕竟主流群体还是要有后代,这样只能通过结婚,因此其中一部分人不得不面对高昂的成本,因为真正内心接受平权和不那么受物质条件左右的人群还是少数。
人造子宫技术实际上分为两种情况,通过时间来区分。这项技术马上成熟使用,例如明年就可以,或者60~80年之后再成熟可以应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
用时间来区分,跟技术本身没太大关系,是跟社会经济、价值观发展有关系的。我先说结论:如果这项技术明年马上可以投入市场化使用,对除了目前多数条件普通的女性、尤其是经济条件和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的女性是不利的。如果在几十年后这项技术才成熟,那么对女性而言基本上只有利好,因为我猜测那时候社会总体主流环境的男女对立问题不会那么严重,而是被真正的平权、彼此尊重和对等的社会经济、生活地位所取代。那种环境下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再会拿婚姻和生孩子作为筹码。
说到这里原因也明了了,目前由于经济发展和观念在不同地方差异是非常大的,社会实际上割裂成了不同板块,在相对落后的地方,女性获取利益的一个重要途径仍然是婚姻和生育后代,虽然这个说法非常不正确,但我们今天主要探讨事实。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经过几十年发展,不同地区差异比国家之间还大,有赶上世界一线水平的,也有依然水深火热的,虽然脱离了绝对贫困,但相对条件差的地方是参差不齐。
所以在结婚的时候彩礼,在恋爱时候的各种物质索取,是很多地方部分女性依旧使用的谈判筹码,而且性别差异大,经济条件差的地方这些要价越高。因为这种手段管用,而且女性也缺乏其他手段来获取自身利益,就造成了恶性循环。有人说经济条件差的地方,人造子宫这么高精尖的技术哪里用得起?
很简单,一项技术只要足够市场化,技术成熟之后真正的门槛在于竞争普及,它的成本会迅速地降低,起码降低到大多数人可以用得起的地步。大家想想现在去医院生个孩子本身也不便宜,尤其是上了各种护理和专业月嫂之后;而且这项技术再贵,早晚能降到跟人工授精技术差不多的价格,目前很多不孕不育的治疗就用到了,很成熟,大多数人也用得起。
顺便说一句,人工体外受精技术+人造子宫技术两个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闭环,可以在不结婚或者不用人来承担妊娠风险的情况下生育后代。
回来说成本问题,成本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替代成本。这项技术可能再便宜也需要不少钱,但是比起很多地方难以承受的婚姻成本来说,估计可控,而且如果这项技术普及了,会直接导致一部分婚姻成本降低。因为通过婚姻谈判的筹码少了,相当于市场上供需出现了替代产品,这就有竞争了,有了备选方案婚姻的必要程度,以及婚姻中的双方付出,都可以被这两项技术结合来替代一部分,婚姻的价格自然就降低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如果这项技术特别快的出现,对部分女性来说不利,社会没有同步平衡的发展,而技术突然突破了。这时候很多地方的女性处境并没有改变,例如春节前是很多地方相亲的高峰期,大量姑娘回老家一堆媒人开始踏破门槛,这是市场化的,但技术替代了自然怀孕分娩的话,对这个市场冲击是可预见的。不过这个技术会导致生育率升高么?
我想不会,除非在很久之后出现,就是前面说的社会发展到那个地步的时候。因为现在面临的是如下循环:
技术突破(人造子宫+体外授精)---生育后代成本降低---结婚筹码少了---结婚的收益对部分女性而言降低---加剧了这部分女性不婚的意愿。这个循环其实没有技术出现之前,仅仅通过城镇化率的提升,已经出现了结婚率走低,女性大量去城市,越是大城市对待女性的环境更加友好和宽松,跟家乡的条件差异越大,因此在城市和乡村男女比例都失衡,单身人群增多。
有人说技术成熟了还结婚干嘛,直接要孩子。但是,这里面还有个法律和伦理问题——谁来提供卵子?既然这篇文章是建立在脑洞大开的前提下,那么同样可以设想相关的法律政策的发展,逐步为这事提供弹性和契机,假如对于非婚生子的相关政策出现质的变化,这事就可能。按字目前这种鼓励提高生育率的大趋势来看,并非不可能。
比如这种靠煽动恰饭的
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例如人造子宫是可以缓解女性怀孕妊娠的辛苦,降低生育风险;同时技术面临的社会环境差异,会让技术带来的冲击产生不确定性。极端女权主义其实是一种洗脑和割韭菜的途径,如同封建的旧思想对男女真正平权不利一样,我们不妨借助技术的视角来看问题,技术突破了真的如同有的人想象的那样可以高呼么?制造两性对立的思潮只会把冲突加剧后导致不合作,而选择不合作的人越多,对相对底层的人的处境就越不利,而制造对立的人恰恰主要洗脑目标就是底层的人,他们面对的冲突和矛盾,条件的制约更大,所以极端思潮的危害显而易见。
更多专栏文章欢迎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