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乳喂养遭遇急性乳腺炎,是否暂停哺乳?

文 / AeonCare科学育儿
2019-07-03 09:16

相信每位新手妈妈都遭遇过开奶、涨奶的过程,如果护理不当,还会发生急性乳腺炎。当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了急性乳腺炎要不要给孩子停乳呢?

当母乳喂养遭遇急性乳腺炎,是否暂停哺乳?

当母乳喂养遭遇急性乳腺炎,是否暂停哺乳?

【概述】

可分为哺乳期和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以哺乳期多发,多发生在哺乳期的早期阶段,以初产妇为多见。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并不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年轻女性多见。

【病因】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有两种,一是细菌人侵,二是乳汁淤积,缺一不可。此外产褥期机体免疫能力的降低也为感染创造了条件。致病菌可以直接侵人乳管,并逆行至腺小叶。如腺小叶中有乳汁潴留,致病菌便会在此生长繁殖,如未得到有效治疗,感染可进一步向乳腺实质蔓延,形成脓肿。感染也可沿乳腺纤维间隔蔓延,形成多房性脓肿。致病菌还可直接通过乳头表面的破损、皲裂处侵入,沿淋巴管蔓延到腺叶或小叶间的脂肪、纤维组织,引起蜂窝织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常引起深部脓肿,而链球菌感染往往引起弥漫性蜂窝织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部位多为乳晕部,其原因多为乳头乳管先天性凹陷,乳头皮肤可沿乳管生长深达乳管的壶腹部,此处常有分泌物潴留,排空也往往受阻,致病菌可在此生长繁殖,形成乳晕旁脓肿。

【症状】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起病时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颤等,体温可达40℃。局部症状可根据病期和病灶部位的深浅而有不同。病灶深,局部表现多以疼痛和压痛为主,病灶浅,则可以出现典型的化脓性炎症的表现。初期主要表现为患侧乳房体积增大,有局限性肿块,压痛,如能及时有效治疗,肿块可逐渐消退。如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皮肤水肿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局部肿块僵硬,压痛明显,可出现搏动性疼痛。如果继续发展,硬块会在短期内逐渐变软,说明已有脓肿形成。脓肿可自行溃破,或经乳头排出。患侧腋窝淋巴结常有肿大,压痛。

非哺乳期乳腺炎全身症状较轻,以局部症状为主,患侧乳房疼痛,表面皮肤发红,局部僵硬,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脓肿,感染部位如发生在乳晕旁多有乳头凹陷。

【治疗】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一旦发生,应暂停哺乳,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炎症早期,脓肿尚未形成,治疗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应用抗生素,多采取静脉滴注方法,由于感染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应选用对该类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等;二是局部治疗,可局部采取热敷,以促炎症消散,并以吸奶器吸出乳汁。已有脓肿形成, 则应及时切开引流。脓肿切开引流后应停止哺乳,并做回奶处理,否则伤口内不断有乳汁排出,影响愈合。常用回奶药物包括溴隐亭或己烯雌酚。

【预防】

在哺乳期,为预防乳腺炎的发生,应注意以下方面:①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每次哺乳时应先将一侧乳汁吸净,再吸另一侧,多余的乳汁可按摩挤出或用吸乳器吸出;②保持两侧乳头的清洁,每次哺乳前后应用清水清洗干净;③如果乳头已有破损或皲裂时,应暂停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待伤口愈合后再行哺乳。

当母乳喂养遭遇急性乳腺炎,是否暂停哺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