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母乳喂养,但坚决反对神化母乳来绑架妈妈
上周四一大早,常爸就在微博上刷到了一张图,发现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母乳喂养周活动。

这个宣传活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支持,不要歧视背奶妈妈或带有色眼镜看哺乳等。今年是第12个年头,出发点都是挺好的,常爸也举双手支持。
就算是个大男人,没有哺乳的经历,我也知道母乳对孩子有多好。
母乳被称为“液体黄金”是名副其实,直到现在没有任何一款奶粉或代餐,敢说自己胜过母乳。
作为婴儿最适合的食品,母乳不仅营养丰富,更厉害的是,还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变化成分和配比。买奶粉,我们需要选择1-2-3段,可母乳却能实现动态实时无缝智能转变。孩子需要什么营养,母乳就提供什么。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神奇。
除此以外,母乳中的抗体还能帮助宝宝抵御病毒和细菌。据调查,在前6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耳部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的发生率较低。
另外,母乳喂养对妈妈们也有很多好处,众所周知的比如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降低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几率等。
世卫组织也发出过倡议:纯母乳喂养到宝宝6个月,之后科学添加辅食,并持续母乳喂养到宝宝两岁或两岁以上。
所以条件允许,常爸是绝对提倡母乳喂养的,对此完全没有异议。
可是随着近年来各种公益组织对母乳喂养宣传力度的加大,我发现,母乳喂养这件事儿,好像也有点儿越来越变味了。
就像今年的活动宣传语竟然是“支持母乳喂养,挽救孩子的生命”,就让我觉得很是不舒服?!

啥叫挽救孩子的生命?难道不用母乳喂养的妈妈们都是在残害自己的孩子?这个说法是不是有点用力过猛了?
(其实我能理解这个标语的初衷,因为看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倡导母乳喂养的资料,里面提到有很多发展中国家水源受污染,所以用母乳喂养可以避免用受污染的水冲泡奶粉,会降低初生婴儿的死亡率,但在没有解释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拿来当海报的大标语,令那些因种种原因无法母乳喂养的妈妈们情何以堪?)

让常爸忍不住吐槽的,还有另外一句话“最佳的生命起跑线”。
这是在暗示,吃奶粉的孩子注定要输?

一开始,我怀疑是翻译出了问题,顺藤摸瓜地查到了世界母乳喂养周的的官网,发现2019年世界母乳喂养周的标语其实是:
Empower Parents, Enable Breastfeeding!(赋权父母,助力母乳喂养)
这才是个靠谱的标语啊!
这个标语,说的是社会应该尽量从方方面面,为母乳喂养提供便利,比如:
公共场所(特别是机场,火车站,商场等人群集中的地方)能设立哺乳间,优化母乳喂养的环境;
公司应该给职场妈妈更多宽容,如果她们决定背奶,要尽量给她们提供便利,允许她们在公司泵奶;
医院要做好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传递,也要尽量让孩子吃的第一口奶是母乳,而不是和奶粉厂商利益绑定,不管有没有母乳喂养条件,都让孩子吃特定品牌的奶粉……
让这个社会对母乳喂养有更多了解,让社会制度对哺乳妈妈更公平,这才是“母乳喂养”运动发起的理由吧!
对这样的运动,常爸也一定会鼎力支持。可是常爸绝对不同意的是,动不动就把母乳奉为无所不能的神话,甚至还将其作为评价妈妈们是否称职的一大标准,做道德绑架。
养娃鄙视链,越看越扎心
说到对妈妈们无形中的伤害,最典型的莫过于最近让不少新妈妈们感到相当扎心的“产科病房鄙视链”:

怀胎十月好不容易盼到宝宝呱呱落地,本以为能在产房找到组织,结果却没想到自己什么都没干就直接被嫌弃了,还没来得及怎么体验当妈的喜悦,先被浇了一盆凉水。
即便是出了产房,还有另一条鄙视链环绕在每个妈妈头上:

如此一来,就算妈妈们自己不说,也会默默地在心里给自己打个小九九。
不仅仅是妈妈圈,整个社会似乎都在给妈妈们贴标签。
用非母乳喂养来烘托母乳喂养妈妈的伟大。这是在暗示,非母乳的妈妈低人一等吗?

明里暗里批评拒绝母乳的妈妈,好像她们就是很自私。

重重压力之下,妈妈们没有体验新生命到来的喜悦,反倒被母乳压得焦虑不安。

有一个妈妈,自己还是乳腺外科医生,却被“没有天生没有母乳的妈妈,只有喂奶不够勤不努力的妈妈”魔咒洗脑了,差点因此抑郁自杀。
强制哺乳,两败俱伤
因为奶水少孩子吃不饱,这个妈妈就频繁喂奶,睡眠质量相当差,还出现了产后抑郁。一到晚上就流泪,极其敏感和脆弱。更可怕是,还屡屡有带着孩子一起跳楼的念头。

即便是这样,这个妈妈也没放弃母乳。为了让自己多产奶,每天喝猪蹄汤、鲫鱼汤这些高热量高脂肪的东西,结果孩子却因此得了严重的肠胀气。
而她自己在自责中硬是长了32斤,胖到患者认不出。
即便孩子、大人都受罪,她还是抱着“给孩子最好的”的念头不肯放弃。直到看到自己的乳腺彩超,发现自己是脂肪型乳腺——真正产奶的腺体只有薄薄一层,几乎看不到什么乳管结构,换句话说,几乎就不具备母乳的条件。
此时,这个妈妈终于死心了,也放下了。在回家的路上,她买了奶粉。孩子喝了,睡的特别安稳。而她自己也得到了产后最好的一次睡眠,抑郁症也慢慢好了,还成功减肥40斤。
因为强制母乳的阴霾一扫而净,全家人回归正常生活。
这样的案例不是少数,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圣鲁克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无法生产足够母乳的新妈妈比例高达1/7。
但强行纯母乳,一味只迷信纯母乳,伤害的不仅是母亲,更是孩子——可能会因奶水不足让宝宝脱水,甚至会导致大脑损伤。
回顾过去,刚才那个妈妈说:
“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绝对不会执着于母乳喂养。妈妈和孩子同样重要,母乳确实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如果为此要妈妈和宝宝都承受更多的痛苦,真的不值得。”
比起母乳喂养带来的好处,这些产后妈妈的黑暗经历与孩子承担的健康风险相比,显然妈妈伤害更大。
所以常爸还是开始的那句话,对于有条件的妈妈,当然全力支持母乳喂养,因为没有比这更适合婴儿的了。但是对于怎么尝试都不行的妈妈,也请放下对母乳的执念吧,不要为了母乳而母乳。
母乳本身并不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母爱才会
传说,母乳喂养的孩子更聪明。其实这不只是传说,的确有一些科学文献支持这一说法。但是这个结论并不是决定性的,还是有不少争议的。
2017年,《儿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孩子和没有母乳喂养的孩子认知能力上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他们跟踪调查了爱尔兰8000名婴儿,标准化评估孩子3岁和5岁时的问题行为、表达词汇和认知能力,得出了这个结论。。
当然,也有一些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婴儿往往长大后在认知能力方面得分更高。就算这些数据是正确的,也只能证明“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换句话说,有可能母乳喂养的孩子的确会更聪明,但却与母乳本身无关。
早在2010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性别研究教授Joan Wolf就写了一本书——《Is Breast Best? (母乳是最好的选择吗?)》。

在书中她提出,许多母乳喂养研究背后的科学研究是有问题的。绝大多数支持母乳益处的相关研究都不是最好的医学证据,因为它们并不像在严谨的科学实验中那样可以设置实验组(母乳喂养)和参照组(非母乳喂养)。
这些观察性研究确实发现母乳喂养和更健康之间存在相关性,但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
这就好比说,数据研究发现,家里有两双以上跑鞋的人,身体要比没有跑鞋的人健康。这数据可能是准确的,但并不意味着买两双跑鞋就能让你身体更健康!因为真正起作用的是中间因素——跑步。所以,在这个例子里,“有两双以上跑鞋”和“身体健康”是相关的,但却不是因果关系。
同样,就算有数据显示,母乳喂养的孩子更聪明,也只是证明了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很可能选择长时间母乳喂养的妈妈,本身更看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或者所受的职场压力相对较小(可以有较多时间用在育儿上),允许她们较长时间内保持母乳喂养的方式。
一个有爱的妈妈,就算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无法母乳喂养,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相反,如果妈妈被母乳喂养这事逼得心情烦燥,动不动就狮子吼,反而会给孩子一个不好的生长环境,这时,就算喂的是母乳,孩子也不会赢在起跑线上。
总之,母乳好是没错的,但把母乳神话了用来绑架妈妈就是错的。母乳本身不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母爱才会!
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
妈妈,是伟大的,但妈妈不是神。
很多妈妈都会遇到两难选择:抱起宝宝,就没有收入;上班工作,就无法照顾宝宝。
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权衡的结果。
是否决定母乳喂养也是同理,就像BBC呼吁的:
“
如果你能做到,那非常好。但喂配方奶粉也没问题,如果你能给婴儿提供很多爱和拥抱,这两种方式并没有多大区别。
现在之所以大肆提倡母乳,除了回归本真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打击奶粉厂商和医疗机构的利益勾结。
可如果这场“母乳运动”搞到让非母乳妈妈都没脸抬头的地步,就是进入了另一个恶性循环。
就好像我们鼓励顺产是没有问题的,但剖宫产的发明,原来是为了救命啊!难道硬生生看着妈妈快死去了,还要坚持所谓的自然顺产吗?
我们愿意相信本能和自然的力量,但也别忘了科技发展到今天不是摆设。
我们推崇母乳喂养,但我们没有理由,让妈妈做出不必要的牺牲,更没有理由,苛责一个妈妈的选择。
说到底,母乳被神话、被过度夸大,甚至上升到制度层面,和国人“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怕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也是息息相关。
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在明知很多常粉的娃都已经脱离哺乳期,还要谈母乳的原因。
母乳喂养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从孩子断奶后,父母对“最好”的追逐才真正展开。就在这个暑假,好几条鄙视链已经悄悄生成。

为了让孩子能站在鄙视链的顶端,家长成了最肥的韭菜。一咬牙一跺脚,大把大把的钞票交上去,自己甘愿默默吃土。
“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这个最基本的准则,用在育儿上再合适不过了。
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这是出自父母的爱。但如果因此,搞得家人疲惫不堪,生活困顿,还不如多想想怎么能在育儿和生活间取得平衡。
因为只有善待了自己的父母,才能活出自己,才不会把所有的宝押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窒息。
最好没有尽头,就像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一样,能给的就给,不能给的就换。
自己也不要勉强,更无需纠结和自责,其实我知道,在你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对宝宝,你已经做到了最好。
关于母乳喂养,你有什么故事和大家分享吗?欢迎在下面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