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看过来:产后常遇到的几个症状或问题

文 / 袋鼠的小家
2019-12-26 08:02

10月怀胎经历生产之后,对于很多准妈妈来说,就像,历劫归来一样,总算松了一口气,认为一切都不用担心了。其实在妈妈在刚生完宝宝之后,还是要注意防范一些常出现的症状。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希望能够提醒各位宝妈做好防护。

产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产后排便或排尿困难。由于产前胎儿的对膀胱挤压、生产时过度用力,神经对于盆底肌控制(敏感度)削弱,一般刚刚生产完的产妇会在排便上出现困难或者异常。因此产后首先要预防便秘的出现。

尤其是产前有便秘的产妇,多鼓励起下床活动,做缩肛运动(每天1~2次,每次5分钟)。同时同时每天注意,少量多次的饮水,或者是吃一些水果,既可以补充维c,又可以防止便秘。同时还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排尿困难

对于排尿,首先要从心理上解除宝妈的顾虑和压力,鼓励做起来怕尿。或者放松人体,在小腹位置放一个热水袋,这样可以刺激膀胱的收缩。也可使用导尿管排尿。如果有异常情况,要听从医生或者护士的要求。

2.产后发热。一般体质较弱的宝妈,会出现产后发热的症状。这种情况需要医生及时检查,是否伤口感染所引起。同样的,在孕期或者月子期,对于贴身的衣物以及被褥也要进行及时的清洗和杀菌,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同时也要注意个人的卫生和清洗。

3.伤口问题。对于宝妈在分娩中实施了会阴侧切或者是剖腹产的宝妈。术后的几天如果发现伤口缝合的位置发生异常变红、肿胀流脓。或者有分泌物,且有难闻的气味儿。那么极有可能是感染了。这种情况必须及时的就诊。对于此种伤口发炎的问题原因上面也有介绍。比如说贴身的衣物被褥清洁、杀毒和,个人卫生都是很重要的。

个人卫生要注意

4.乳房胀痛或者肿块。宝妈在哺乳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胀痛,如果用手摸上去有肿块、胀痛。说明有可能是乳腺乳腺管堵塞,一定要停止哺乳,及时就医,防止造成乳腺炎。(一般乳腺炎会伴随着低烧,像流感一样的症状,感觉到疼痛或者虚弱)

5.宫缩疼痛。宫缩痛主要的原因是产后子宫收缩造成。由于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来逐步恢复到正常的大小。头痛一般持续,4~7天会自然消失。在工作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伴随着恶露的排出。一般一个月左右就会干净,所以不必过度惊慌。当然,如果宫缩疼痛也可以用热水敷在腹部。或者是产后,经常按摩子宫部位,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使子宫内的参与物排出。同时应该避免长时间的久坐或久站。

6.产后出汗。产后爸妈的身体处于极度虚弱或者气血两亏的状态。所以要注意室内的温度,不要过高,要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其次孕妇的,穿衣厚度要适当。并不是说穿的越厚,汗越多越好。这样反而容易着凉。同时个人卫生要注意,内衣裤需常更换。

7.产后腰酸腿疼。

由于产后孕妇的身体较弱。同时骨骼,相较于产前更为疏松。因此此时的宝妈身体更容易出问题。休息不好、身体负重(比如过早抱孩子),吹凉风、粘凉水。都有可能导致腰酸腿疼。因此上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

8. 心理问题。产后家人的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宝宝的身上,往往会忽视宝妈的存在或者感受。而宝妈突然从“公主、女王”的角色变成了照顾宝宝的“保姆”角色,这种突然的落差会让她们很不适应,长此以往,容易出现消极或者负面的情绪,甚至产后抑郁。所以,家人和老公也要多照顾宝妈的感受,多为宝妈分担些压力。同时宝妈们也要做好角色的转变,多关注以及喜欢的东西、培养兴趣爱好。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

9.漏尿问题(也可以说是第一个问题的延续)。产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宝妈们也有可能会遇到漏尿的尴尬问题。其问题的根源在于盆底肌的松弛。由于在怀孕期间胎儿对盆腔底部的长期挤压。盆底肌的肌纤维会逐渐拉伸、变薄,也就导致了产后盆底肌由于过度拉长,而难以恢复,也就造成了盆底肌的松弛。从而形成了漏尿的问题。对于漏尿问题,盆底肌恢复是解决漏尿问题的直接和有效的办法。除了去正规的产后恢复中心进行恢复外,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慢跑、游泳或者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月子期也要记得适当的活动,并不是天天呆在床上“坐月子”哦!

好了,产后曾经的问题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帮助到各位宝妈。对于产后常见问题,有不同意见或者建议的同学,欢迎关注留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