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夜醒N次,你可知道夜醒因素?原来真正原因是这个?

文 / 孕小二才子
2019-03-11 19:17


很多妈妈说,自从有了娃,甜美梦乡,不存在的,“一夜醒N次,他不累老娘我累死了”……好吧,频繁夜醒的睡渣宝宝满地都是,一夜好眠的睡神宝宝呢?全靠老天随机分配。

照顾了一天宝宝,对母亲来说夜晚是最安逸的享受。虽然夜醒不可能完全避免,一晚上几次还是可以接受的,可是,突然某天,宝宝变得频繁夜醒,一下子打破了你的安排,让你手忙脚乱,疲惫不堪。

其实,除了老天随机分配这种小概率运气外,爸妈完全可以“后天改造”,怎么改造?

宝宝是最懂事的小天使,凡事皆有原因,只要你找到夜醒的影响因素,就能更多地理解他们,给予更好的照顾。下面说说发生在我家宝宝身上的夜醒因素。

宝宝为什么频繁夜醒?

原因多了去了,先从生理性原因来说,小家伙们早期并没有昼夜概念,想睡就睡,管你白天黑夜,经常昼夜颠倒。

研究证实,持续睡眠不足对宝宝的体格、认知、情绪行为发展等多系统功能均存在不良影响,可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多动、易怒、攻击性强等情绪行为问题以及意外伤害发生率的增加。研究还证实儿童期睡眠不足是儿童乃至成人肥胖、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出牙期疼痛。牙疼是宝宝夜间不安分的最大原因。初为人母可能一时发现不了,待你看到他的小白牙冒出来时,才会意识到原来是长牙了。宝宝出牙期间往往会有睡不安稳的现象,其他疾病也会引起睡眠不安,如感冒或发烧。这些都需要细心的观察和判断。

生理原因就决定了他们睡不安稳,很容易哼哼唧唧扭来扭去。

白天有习惯睡觉的宝宝,夜晚也更容易睡得踏实。宝宝睡觉时,给他一个熟悉的玩偶或者被褥,也有利于他的睡眠。

要是再觉得冷了热了饿了渴了……好了,妈妈坐等黑眼圈加深吧。

成长期发育。当宝宝在经历学习翻身、站立、爬行或行走等成长的里程碑时,你会发现本来一直睡得好好的小家伙,突然开始经常夜醒了。甚至晚上,当你听到一些动静,赶到他床边时,他已经翻身玩了一会,或是站在小床上张望着。每逢这种情况,我都会笑嘲:我家宝宝太勤快了。

有的宝宝半夜一哭,爸爸妈妈立刻就抱起来哄睡。这样做容易降低宝宝的安全感,使宝宝对父母有过强的依赖。

小宝宝们还有一个标配是肠绞痛,尤其是3个月内的小不点。一方面小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肠管蠕动不协调,部分肠管蠕动快、部分蠕动慢,就容易引起疼痛,另一方面也跟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也有部分宝宝是因为生病了各种不舒服,夜里也会频繁哭闹。

睡眠环境非常重要,舒适的环境并不是无声的环境,有一点噪音是可以的。太过安静的环境,可能以后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导致孩子不容易入睡。

分离焦虑。大约8个月左右,宝宝就会经常粘着父母,白天的时候一不看到就会着急地哭泣,看到后又破涕而笑。于是晚上,他们也希望与父母亲近。

然后说说心理性的,比如宝宝睡前玩得太兴奋了,换了环境或者照顾者,会没有安全感。

日夜颠倒的小宝宝,怎么办?先帮他们分清昼和夜,白天宝宝睡觉时,不用刻意关灯关窗帘,大气不敢出一声,弄得跟大晚上一样,这样只会让宝宝更没昼夜概念,只要不是太嘈杂环境太差就行。

白天过度兴奋紧张,以及家庭变化。如果刚好这段时间家里来了亲戚朋友,白天与宝宝一起玩耍很开心,到了晚上宝宝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仍惦记着玩。再如,家里父母吵架、搬新家、换照顾人、新成员到来等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

白天宝宝清醒时,找事情消耗他们的精力,不管是玩游戏还是干嘛,总之要把宝宝的“电量”多消耗掉一些。

到了晚上睡觉之前,一整套睡前仪式要搬出来,比如洗澡讲故事抚摸等等,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哦,这些做完我就要睡觉了”。那些夜猫子的爸妈,为了能让宝宝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少熬夜吧,不然宝宝会“凭啥你们大半夜的还在瞎嘚瑟,非要赶我去睡觉”,以身作则一下。

宝宝要睡多久,才是正常睡眠?

《1》1岁以下的婴儿需要睡的时间最长,每天大概是16个小时。

《2》1~3岁的宝宝一般每晚需要睡12个小时,白天大概2~3个小时。

《3》4~12岁儿童每天大概需要睡10~12个小时。

睡眠是宝宝们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对于小婴儿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必须要保证。

小编说了小宝宝们浅睡眠居多,夜里哼哼唧唧的,爸妈不要急着去哄去抱,很多情况下宝宝没过多久就会自己睡过去,大人一惊一乍的反而会把他们弄醒,再想入睡就呵呵了。

新生宝宝来说,妈妈要按需喂养,宝宝什么时候饿,就什么时候喂;孩子3~4个月左右,可以开始逐渐减少夜奶的次数。

肠绞痛的小宝宝,爸妈在喂奶时姿势一定要正确,不要让宝宝吸入空气,当宝宝哭闹时给他们按摩按摩小肚子,情况实在严重的还需要去医院。

想要入睡的宝宝一般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比如打哈欠、揉眼睛、哭闹,抓住这个时间哄睡,宝宝能快速入睡。另外要注意,在睡前0.5~1个小时左右,避免让他玩得太兴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