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家教什么? -幼儿的「管」和「教」

孩子从会走路和说话起,就开始去探索周围环境,会对种种事物做出实验和尝试,更会测试自己「自主能力」的限度;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孩子有时会变得独立、配合,但有时也会冲动、自我。「学龄前阶段孩子」的情绪行为发展正处于稳定与不稳定交替出现的状态。通常在两岁、三岁、四岁等整岁时,孩子会显得稳定、友善,而两岁半、三岁半、四岁半时又表现出跋扈不听话。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怎么「管」和和怎么「教」,父母确实要建立一套完善管教孩子的方式
建立一套完善管教孩子的方式
认识孩子的特质
处于2-6岁情绪行为发展转变期的儿童,并不是简单地经历连续不断的线性的发展周期,而是经历很多不同层次的转变。父母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以适当的方法照顾他们。包括:孩子的性格、成长历程、潜能和「另类需要」。父母必须从这四个角度认识孩子,配合适当的教育方法,孩子才会正常和快乐地成长,自己也才能享受为人父母的
坚持管教的原则
孩子年纪越小,父母越需要有坚守「原则」的态度,一岁左右开始,孩子开始有自由活动的能力,他需要清楚及贯彻一致的规范,以帮助他理解成人对他的要求以及行为的范围。像「不可以妨碍别人、不可以有危险动作」,孩子从小心中就建立一条又一条「不可跨越的底线」,从而学到守规矩、合作和自律。假如小的时后对他采取放任的态度,而长大后有问题出现时才去管教和要求,那时要改变他不良的行为就难得多了。
以正面管教的态度
正面管教是一种采用「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建设性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终生受益终身的社会和价值观。「正面管教」所要传达的就是父母需要重视对孩子的引导、关注、尊重、倾听和赞赏等管教方法,并在孩子表现优秀时,适时给予肯定。孩子被认许和鼓励的行为亦能帮助他再成长过程中肯定自我,建立安全感和自信新。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我意识和不同的脾气
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让他们
明白及配合成人给他的规范
也必须透过有效的管教步骤
以及耐性和坚定的态度
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和逐渐地学会自律

1.订定规范-给予遵循的方针
规范-让孩子有遵循的方针,孩子年龄小,订的规范要具体清楚。规范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的-例如生活习惯的规范(卫生 生活作息 学习 行为) 另一是临时的,例如外出、参加活动前的「行前教育和叮咛」例如(不可以吵闹、不可以额外要求… )规范要有提醒的作用。利用孩子能看懂的字或图具体地列在纸上贴在墙上,除醒孩子、也提醒成人。订规范时,也可附加订出若未执行的处罚方式。另外,订规范时要注意合理性。
2.要求与督导-防患于未然
坚定地实施所定下的规范 ,这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每一位有经验的父母都知道,实施规范,亲子之间常会因此产生争端。当这些情形发生时,父母应要立场不变坚持到底,这是非常重要。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使用一些技巧,再三提醒和要求例如(外出时,孩子如有一些不守规矩、干扰活动的征兆。,则必须要求中断孩子的唐突行为和提醒)
3.巩固与确立-增强信念与动力
孩子需要关注和鼓励来建立信心、增强行为和信念。如果孩子实施或达成所定下的规范,要给他赞赏和肯定,当孩子明白到好的行为会得到关注,那便会增加他多做好行为的机会,孩子受到赞赏和被肯定他的自尊感会较强,也会较为自信及坚定;更能巩固与确立给予遵循的方针和习惯。例如(外出时 孩子守规矩表现正常要及时肯定和称赞-你做得很好…)
4.回馈与检讨-慎用奖惩与处罚
带孩子检讨是必要的,检讨是让孩子明白好的行为,和不对的行为」,孩子便会更清楚、肯定什么是好行为。当孩子不配合或故意违反规则的时候,检讨时要做适度的处罚是有必要的。但不要轻易的打孩子,比较好的处罚方式是剥夺孩子的权力,如禁止玩玩具或看电视等。如果孩子有特别严重的状况下才给他一个严厉的警告,(例如..危险动作 、打人…)打一下他的屁股要他知道严重性。但千万要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孩子的管教要趁早开始
孩子的活动和学习能力一天一天的增强
他需要清楚及贯彻一致的规则来
帮助他在发展上「寻找正确的方向准则」
所以不要低估孩子的心智能力
也不要错过「引导和教育的黄金期」

环境建立
环境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影响更大,正确适合的环境能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独立、 秩序」。创设一个符合幼儿的尺寸的家具,准备一些他们感兴趣且有教育意义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环境,孩子可以独自操作,既锻炼孩子的动脑动手能力,更可以摆脱队成人的依赖。
作息建立
给孩子一个「固定的生活时间表」。固定的生活时间表,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之一。孩子不喜欢被催促,杂乱的指令、要求,孩子容易产生抗拒心。有固定有规律的生活对儿童的身心发育都有好处。生活有良好的规律,会大大的减少孩子不良情绪行为的发生的机率。记得咬尊重孩子,每段时间都要与孩子沟通,让他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活动,这样他比较不会失控,整天的行程安排也会顺畅许多。当然孩子逐渐长大,也别忘了随着他的年龄与学习需求,调整时间表与活动内容。
流程建立
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像洗脸、洗手的方法的流程。工作流程的建立,使每一项作业流程均能清楚呈现,孩子只要看到流程图,便能一目了然,有助于各项活动顺利运作有效的完成任务,使孩子更自主和自动。但流程要具体避免太过笼统,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范型,引导幼儿模仿,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常规建立
常规建立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终身受益;反之,则将终身受害。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而影响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父母应遵循习惯形成的规律,分析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正确科学的方法。
生活常规
室内要用走
离开时要把椅子靠进桌子里
放东西要轻声
玩玩具要轻声
进餐常规
洗净手后,用正确姿势坐好后进餐
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
吃饭时安静、专心地进餐
餐后自己清理桌面,嘴餐巾纸用过丢垃圾桶

工作示范
示范是作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动作,是一种直接教导法,透过示范引导孩子观察理解与模仿,所以示范时以呈现实物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示范时动作要缓慢清楚 语言要简洁,在进行一个新活动之前,要介绍新的材料, 示范的好处就是以寓浅显的方式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习。示范法以最直接的方式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练习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练习整理玩具、方法等成人如有示范。可以强化幼儿正确的操作。
环境维护
孩子的心智机能需要一个有秩序、有教育的环境来滋润。所以如果想让幼儿可以好好成长,成人就要为他们准备一个符合他们成长的环境。环境维护-的目的是要让能孩子独立,也就是说有一个地方,让他们可以自己做事情,过自己的生活,并且摆脱成人的协助。就如同为何蜜蜂要制造蜂窝;鸟为何制造鸟巢一样的道理,就是要供成长中的幼儿使用。教导孩子维护环境的概念和能力,养成爱物惜物、维护环境的好习惯。
工作检讨
工作检讨是引导幼儿对事与物观察的态度,增进孩子思考、解决问 ....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工作检讨的时候,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透过观察引导孩子在过程中回顾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使用「正向与负向的管教策略」。其中「正向策略」是巩固孩子的正确行为,「负向策略」是帮助孩子了解不正确行为和做法,包含并了解下次遇到相同的状况,要如何做才是对的。

违规处理
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在反复不断的练习下,才能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因而在处理孩子违规事件时应该要以平常心去面对,当孩子违规、犯错时,必须先了解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必须和孩子的对话、对于孩子问题行为的处理方式,随时进行省思,遇到孩子问题行为的当时,父母须进行情绪管理,并采取正确的辅导策略。处罚时要注意的地方:1.在处罚前要说清楚原因。2.处罚的方式务必是可以达到效果与目的才实行。
例如:处罚他不能看电视,只能待在房间,而在这房间内务必安静,没有东西可以玩,让他觉得待在房间内是无聊。或剥夺他一些日常或期待的权利。
孩子不是教一次就懂了需要在
反复不断的引导和要求下
才能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父母需要耐心的教导
更重的是家人要有一致的管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