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一惊一乍,是被吓到了吗?
经常有小月龄的宝宝妈妈咨询我孩子睡觉一惊一乍的,是被吓到了吗?是没有安全感吗?其实这种一惊一乍称之为“惊跳反射”或者“莫罗反射”,一般出现在宝宝4个月以内。
记得去年有过一个咨询的案子,宝宝5个多月了惊跳反射依然很频繁,妈妈是十分不解。我也曾见过6个月的宝宝还有惊跳反射。
今天就聊聊惊跳反射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影响睡眠。

1.何为惊跳反射(莫罗反射)?
惊跳反射又称作莫罗反射,有的地方也叫拥抱反射。指的是小宝眠中突然双臂举起呈拥抱状态。
2.惊跳反射什么情景下发生?
惊跳反射一般会在以下几个场景下发生:
宝宝睡眠时,周围有突如其来的声音。很多宝宝会因为这个导致醒来大哭大闹。所以惊跳反射有的地方也会称为“惊吓反射”。
宝宝睡眠时,如果你触碰宝宝,可能会导致宝宝有惊跳反射。也有的妈妈据此认为宝宝胆子小,没有安全感。其实这只是宝宝原始反射的一种,和胆子大小,安全感没有任何关系。
抱着宝宝入睡后,俯身把宝宝放下时,宝宝会发生惊跳反射。很多宝宝抱哄后放不下的原因在这里。
宝宝在床上入睡后,处于浅睡眠期,尚未进入深睡眠。因为一般浅睡眠期在刚刚入睡后不久,很多妈妈发现宝宝在床上入睡就会睡不踏实,就开启了抱睡之旅。

3.小宝宝为何会有惊跳反射?
看到上面的场景,惊跳翻身多发生在外界有强烈刺激时,比如把宝宝放下时,宝宝感觉到了身体位置的变化。还有就是巨响的刺激。所以惊跳反射是宝宝应对刺激的一种方式。
惊跳反射其实是人类的一项求生本能。我们的祖先猿类是生活在丛林中的,刚生下来的小猿猴会在妈妈的怀抱中在丛林中荡来荡去,当猿妈妈在丛林中上下翻腾时,惊跳反射有助于帮助猿宝宝不从妈妈身上跌落下来。
惊跳反射是婴儿向母亲寻求帮助的一种原始本能。
4.惊跳反射何时消失?
也有的小宝宝惊跳反射消失了,然后在会翻身之前又开始频繁起来,会翻身后就彻底消失了。这种消失了又出现的惊跳反射最容易引起妈妈们的担忧,总担心孩子身体有问题。但是其实没有任何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没有过惊跳反射,需要去看医生。惊跳反射的存在是宝宝神经发育健康的标志。
如果宝宝已经翻身很熟练了,甚至会爬会走路了,还有惊跳翻身,建议也要去看医生。因为这可能和宝宝过度敏感,对刺激过度反应,甚至是自闭症方面的问题。

5.惊跳反射对睡眠的影响
惊跳反射因为来的非常快,对小月龄的宝宝睡眠影响非常大。小月龄宝宝睡不踏实,多半是惊跳反射的影响。
如果惊跳反射不算大,很多宝宝惊跳或者不醒,或者很快就睡过去了。这种比较小的惊跳反射一般多发生在刚入睡的浅睡眠期。
如果是声音和放下宝宝的动作,通常惊跳反射比较大,会弄醒宝宝。很多宝宝惊跳反射被弄醒后会非常愤怒,大哭大闹。
6.如何抑制惊跳反射
惊跳反射是可以被抑制的。
拥抱是抑制惊跳反射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是为何4个月以内的宝宝睡不踏实,而抱睡就比叫踏实的原因。
然而,我自己的观察是,抱睡虽然抑制了惊跳反射的发生,反而让惊跳反射消失的时间变得更久一些。
很多抱睡的宝宝,到5、6个月还很难放下。本来妈妈认为宝宝的惊跳反射消失了(其实是因为抱睡抑制了惊跳反射),放下之后,惊跳反射反而更严重一些。
相反,一些比较早就躺在床上睡的宝宝,相反惊跳反射消失的更早一些。
一个最最重要的抑制惊跳反射的方法就是:包襁褓(襁褓的包法公众号输入“襁褓”)和使用襁褓睡袋或者投降睡袋。一般说来,襁褓睡袋的防惊跳效果比襁褓要差一些。
如果宝宝在3个月以后挣脱了襁褓,也就是襁褓无法包住她了,但是宝宝不会翻身,依然有惊跳反射的话,投降睡袋是个不错的选择。
也有妈妈反应宝宝不喜欢包襁褓。大多数情况下,这可能是对宝宝发出的信号的误读。也许宝宝只是恰好困了哭闹,你正在给她包襁褓,这个哭闹就被解读为“不喜欢包襁褓”。
如果宝宝确实不喜欢襁褓,那投降睡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目前很流行的仿生床,仿子宫设计也有一定的缓解惊跳的效果。
(新榜内容云合作伙伴 可可妈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