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先走后爬和先爬后走,有什么区别呢?长大后可能会有这些差异

文 / 健康让你知道
2019-04-17 16:28

对于每个家庭在出生有小宝宝的时候往往是格外重视的,可以说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特别是在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宝宝已经逐渐学会爬行和站立了,在宝宝长到7、8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具备有一定的爬行能力,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是以匍匐爬行为主,用腹部的力量帮助蠕动向前爬行,而在宝宝经过逐渐的发育之后将会变成四肢爬行,在这个时候就会将主要的支撑力量集中在手和腿上。

其实对于宝宝而言爬行是相当关键的,但是对于有些孩子而言可能会先爬后走,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却直接跳过了爬行,直接会走路了,而在这其中也是有一定差距的。宝宝先走后爬和先爬后走,有什么区别呢?长大后可能会有这些差异

活动能力和四肢的协调性不同:通常来说宝宝会爬行和善于爬行的话,那么对于他们的行动力而言也是比较强的,而这也是因为在爬行的过程当中运用身体的多个部位,例如在爬行的时候往往会将自己的头颈部抬高,以此来观察和判断4周的环境,规划好路线之后才会进行下一步动作,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将会对孩子的判断能力和运动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也能够更好的协调合作,所以这类型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往往会具备有一定的运动天赋。

但是如果说孩子在小的时候并没有锻炼过爬行,那么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可能就不是特别好,特别是在很多时候还可能会出现同手同脚的问题,而这也是因为在小的时候并没有经过锻炼,从而使得四肢和大脑的协调能力并不是特别的好,所以在后天的培养当中一定要对于孩子的四肢协调力进行一定的加强训练

爬行的孩子不容易“感觉功能失调”:在这里小编和大家普及一个小的知识,那就是“感觉综合失调”,主要是表现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平衡力比较差,很容易摔跤,或者是手脚比较笨拙等等,而这也是因为在发育的过程当中,因为某些功能不协调,从而导致的这种问题特别是引起感觉综合失调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像在走的时候并没有学会爬行或者是并没有过于训练孩子的爬行,那么往往也会导致孩子出现感觉综合失调的问题。

特别是在平时,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多加运动和锻炼爬行的话,对于以后的晕车问题也有一定的改善和预防,特别是前庭功能失调,而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尽可能的多加练习爬行和旋转以及荡秋千,等运动的时候也对于孩子提高前庭功能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

爱爬行的孩子,大脑发育更出色:虽然说并没有证据证明孩子爬行和不爬行,在智商上会有差别,但是爬行的孩子确实对于大脑发育有一定的好处,因为能够帮助大小脑之间的密度配合,使得神经连接更为丰富,所以在每次爬行的运动过程当中,对于孩子的大脑积极性调动和激发也是比较有好处的,更加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因此小编在这里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累着就不让孩子爬行,当然如果孩子并不是那么乐意爬行的话,也可以在宝宝的前方放一个电子产品,让孩子听一些宝宝巴士儿歌,以此吸引着孩子努力向前爬行。

爱爬行的孩子,探索欲望更强烈:因为宝宝在没有学会走路之前,往往是靠着爬行来认知这个世界的,所以在宝宝想要到达某一个地方的时候,只要爬过去就可以了,所以往往对于孩子而言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试想一下本身宝宝想要到达某一个地方的时候,在这个爬升的过程当中,对于宝宝而言也会处于一个摸索和探索的阶段,所以更能够增强孩子的探索欲望,特别是宝宝经常爬行的话,对于锻炼身体也是比较有效的,能够帮助孩子强壮体质反应也会更加灵敏,所以在这里小编奉劝各位家长,在平时千万不要太过于拢住孩子,不让孩子动弹了!

文章最后小编提醒大家,宝宝在成长过程当中有一些东西真的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发育着想,千万不要总是嫌弃孩子,而且宝宝的成长只有一次,若是错过了真的是很难以弥补的,所以希望各位宝妈能够放开手脚,不要总是一味的来阻止,而是让宝宝勇敢的爬行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