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竞争,孩子成长不排斥

家附近的国际象棋俱乐部每周末都有比赛,逃逃如果有空都会去下棋。现在大了我们也不用一直陪着,就负责接送就好。
上周末比赛结束后去接他时,一上车就听他滔滔不绝地描述“战绩”。
据说最后一局非常精彩,遇到一个积分比他高了两百多,大他7岁,高了两个头的对手。逃逃稳打稳扎,双方局势一直不分上下。
因为是最后一局,渐渐地,其他人都下完了,只剩下他们这一台。
对手稍稍有点累了,提议和棋。
实际上如果逃逃同意和棋,还是挺划算的,因为和积分比他高的对手下和,他的分数也会涨。但逃逃不愿意,坚持要继续下。
又过了几十分钟,局势依然势均力敌。
对手有些着急了,把裁判喊了过来。国际象棋里有个规则,如果双方形势平衡,50步以内也都没有吃子的话,可以判平局结束。
10步、20步、30步…一直到45步都不分上下,也没有任何一方失子。
终于,第46步,对方犯错,走了步昏棋。逃逃赢下了这一局。
我问:为啥不同意和棋?不是稳赚不赔的事儿吗?
逃逃:只要我不犯错,最差的结果就是下和,但万一对方犯错呢,说不定我还有机会赢呢!
我又问:你就不怕自己犯错吗?
逃逃:也有这种可能性啊,尽量争取嘛,即使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从后视镜看到他眉飞色舞的得瑟样儿,还是很高兴。输赢不重要,比赛周周有,时胜时负,我们也都见怪不怪了。
不过这种争取到底的勇气,在他这个年龄,还真算难得。
长期关注咱们平台的读者肯定记得,逃逃以前远没这么沉稳,输了棋会哭,有时也会表现得患得患失。
这个变化,我想还真是得益于长期跟“别人家的孩子”比。
别看美国的学习氛围相对轻松,但无论学什么,参加什么兴趣活动,都有各种各样的竞赛,课内课外,个人团体,竞争无处不在。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逃逃的成绩单,虽然没有班级内部排名,但有在全州,全学区,全学校的排名百分比,非常细致。
很多课外兴趣活动,技能训练和比赛是并行开展的。比如逃逃学篮球,每周三次,其中两次训练,一次打比赛。能明显感觉到,每次比赛过后的那次训练,孩子们格外卖力。
我们家有个柜子专门放逃逃参加过各种活动的奖杯奖牌,有国象的,钢琴的,游泳的,科学的,知识竞赛的……

看到的是得奖的荣耀,其实背后有很多输的时候,比如国象,逃逃就有过一晚连输4局的经历。
总之,几乎每项活动,都躲不开跟“别人家的孩子”比。
喜欢竞争,是美国教育的特点。有输有赢,是孩子生活的常态。
这也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良性的竞争,对孩子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在美国这边,暑假正是各个学科、各项活动赛事连连的季节,最近连听了周围好几个孩子的故事,很受启发,也和大家分享。
2上次在《看攻陷硅谷的印度家长,暑假怎么鸡娃?》里提到一位驱车几千里,带娃去芝加哥参加National Science Bee&Bowl(全美科学竞赛)的印度爸爸。后来和他聊起比赛情况,他说孩子没拿到好名次,但收获比他预想的要大很多。
女儿从小学什么都挺快,而且特别喜欢科学。参加过不少本地的竞赛,成绩也都不错。这是第一次参加全国赛,一开始信心满满,赛前一晚还以放松为借口疯玩。结果第二天到赛场后傻了眼,发现很多参赛者抱着厚厚的准备材料,每一节赛事的间隙,要不在争分夺秒地啃,要不三五成堆相互考。当然,这些选手在赛场上也表现得非常优秀。

“从信心十足到被碾杀,感觉女儿一下懵了,从比赛结束到回程路上,一直没怎么说话。过了很久,冒出来的第一句话是:我需要更加努力!”这位爸爸一边说一边感慨,“回家后就开始忙活儿,找材料,定计划,把明年的参赛任务也给我安排好了…这一趟跑得真值啊!”
他觉得孩子的自驱力一下被激发出来了,长大了好一截。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比你聪明,还比你勤奋的同龄人!
这是他的最大感受。
3“和大人一样,孩子也需要有一定的压力,才有动力。”这是另一位妈妈的分享。
她家6岁的儿子从小是个慢性子,做什么都慢半拍。游泳跟私教学了近两年,会游,但很长时间没看到明显进步。
正好暑假邻居好友邀约,一起参加了个暑期集训班。这个班是一对多的训练方式,一位教练带4个孩子。照理说比他之前上的私教课要“低端”些,没想到才过了半个暑假,孩子进步非常明显。
究其原因,有竞争,压力大!
上课是这样,4个孩子在泳道上换不同的泳姿来回游,教练在岸上跟着指点,谁的动作不标准的话会提醒,如果提醒几次还改不过来,教练会直接喊到岸上单独讲解动作。
另外还有个小规定,4位孩子出发的顺序是固定的,第一个开始游之后,等5秒后第二个开始,再等5秒第三个……但是,只要后面的孩子把前面一位追上,下一轮的出发顺序就可以往前排一位,而被追上的,则要退后一位。

尽管是一对多,一节课也只有45分钟,但孩子一直在竞争和压力下,随时要努力追赶前面的,也担心被后面一位追上,更要注意自己的动作,泳姿。因为教练在岸上,孩子在水里,需要很大声,因动作不规范被“吼”上岸的感觉也不是那么光彩……
半个暑假下来,无论是动作,还是速度,孩子提高了不止一点点。
“这游泳麻利了之后,感觉做别的事也利索了不少。”
“学什么都好,一定要把孩子放在适当的竞争环境。否则花了钱,费了时间,效果还不一定好。”
这是他妈妈的体会。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几个小故事,我自己是很有感的。
科技高速发展时代,孩子现在学到的很多知识和技能,未来也许不一定能派上用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竞争会一直存在,无论是接下来的学习经历,还是未来的职场生涯。
学会和竞争相处,胜不骄败不馁,在竞争环境中积攒经验和心智,激发出自驱力,是孩子所需要的。
无论学什么,如果周围正好有一群“别人家的孩子”,那正好。如果没有,不妨努力为孩子寻找更好的竞争环境。
要进步,就得多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一比!
PS:
敲这篇文章时,正在看逃逃他们篮球队打比赛。今天打输了,很大原因是一名主力球员中途受伤,后两节都没法上场。比赛结束,双方队员握手之后,对方教练把准备跑开的小朋友叫住,提醒他们,你们看看还有什么。然后对方所有孩子跑过来问候我们这边因受伤坐在板凳上球员。
竞争,能带给孩子的还有很多。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