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新冠婴儿
导读
婴幼儿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存在诸多误区和难点,中国早期救治案例为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
2月6日,武汉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为新冠患儿戴口罩,准备带他去复查CT。到2月8日“应收尽收”号令吹响时,全国已有731例儿童确诊新冠,其中,小于1岁的新冠婴儿达86例,另有293名婴儿疑似感染。
文丨财新记者 黄蕙昭 实习记者 曾毓坤
2020年2月2日凌晨3点,贵州省人民医院儿内科医生崔玉霞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一位出生不到两月的女婴小果(化名)咽拭子检测呈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将送往医院治疗。随即,小小的婴儿躺在橘黄色的包被里,被“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带进病房,贵州省年龄最小的新冠确诊患者由此诞生。
“小果刚到这里来时才55天,4.5公斤。太小了,这样小的生命很脆弱。”崔玉霞回忆起最初的情景。1月底开始,武汉、贵阳、信阳等地接连出现1岁以下的新冠确诊婴儿。发育不全、免疫脆弱、不会表达⋯⋯这些特殊患者,让儿科医生压力倍增。
疫情早期,“儿童、青少年对新冠不易感”的印象一度深入人心。但据国际知名期刊《儿科》上一份对国内2143个新冠儿童上报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早在2019年12月26日,已有儿童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童世庐团队的上述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1月20日,首例新冠儿童病例确诊,此后儿童诊断数量一路上升。到2月8日“应收尽收”号令吹响时,全国已有731例儿童确诊新冠,其中,小于1岁的新冠婴儿达86例,另有293名婴儿疑似感染。
让人担忧的是,据前述研究,379例小于1岁的新冠确诊和疑似病例中,有33例婴儿为重症,7例婴儿为危重症,合计占比超过10%,在各年龄阶段儿童重症/危重症比例中居首。这意味着,尽管儿童普遍轻症,新冠病毒对婴幼儿依然危险。
身处疫情漩涡中心,武汉市新冠肺炎儿童定点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是全国收治新冠婴幼儿最多的机构。这也是武汉当地惟一没有对接外地医疗援助队伍的医院,院方对其救治详情少有披露。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新记者,医院曾专门腾出一层楼作为新冠新生儿的隔离病区。高峰时,每一个保温箱里都放着一个患病的婴儿。到3月初,医院已收治50多名新冠新生儿,其中4名患儿一度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救治。
由于新冠儿童临床数据相对有限,病毒对婴幼儿群体的威胁易被低估。到3月中旬,欧洲儿童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学会原呼吸分会主席卢卡(Daniele De Luca)在两次通信中向财新记者表示,新生儿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尚无案例说明新生儿会发展出新冠肺炎症状。但据记者了解,早在2月23日,已有一名出生5天即确诊的河南信阳婴儿在住院18天后急速恶化,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肺部呈大片阴影。
如何救治新冠婴儿?人们习惯将“1周岁”作为婴儿与幼儿的分界点,低于1周岁的确诊或疑似患者,在表达能力、身体发育上还极不成熟。数位曾参与新冠婴儿治疗的医生反映,与成人救治不同,如此幼龄的宝宝要如何用药、如何照护,最初没有任何指导方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新冠婴儿
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央视明确新冠肺炎“人传人”后不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主任史源预感到了危险:凭借他对SARS、MERS等冠状病毒的经验,儿童很有可能同样是新冠病毒易感者。1月25日,尽管尚未听闻新冠儿童或新生儿病例,史源和团队决定着手草拟应对新生儿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预案;1月29日,《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初版出炉,成为国内首份关注新生儿的防控指南。史源向财新记者表示,儿童病例少,给大众带来不易感的印象,“主要原因实际是儿童,尤其新生儿接触传染源机相对较小。从免疫力角度讲,儿童、尤其新生儿相对不成熟,容易受到类似病毒等病原体影响”。
这份预感已有验证。1月26日,海南省海口市一名来自湖北孝感的3月大女婴在早晨7点出现发热,体温上升至38.2℃。当日,女婴入住海口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负压隔离病房,咽拭子检测核酸达临界值,属高度疑似,27日再次检测呈核酸阳性。
继幼龄婴儿感染后,新生儿感染病例也陆续出现。1月29日,1名出生仅17天大的婴儿开始打喷嚏、吐奶。4天后,婴儿父母因发烧、咳嗽检查确诊新冠肺炎;一周后,该新生儿送入武汉儿童医院,CT显示双肺叶内可见小条状模糊影,核酸检测呈新冠病毒阳性。该幼婴成为首例公开报道的新冠新生儿病例。
除常见的咳嗽、流涕,部分新冠婴儿的首发症状更“狡猾”难查。1月29日同一天,另一出生仅17天的新生儿也开始吐奶,出现腹泻、稀便,日均“拉肚子”4-5次。1月31日,该新生儿也被送入武汉儿童医院,并在2月4日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整个治疗过程中,除偶有单声咳嗽外,新生儿并无发热、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
突然出现的新冠婴儿病例,给各地医院儿科诊室带来不小冲击。在“重灾区”武汉,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科1月29日后迎来首批3名新冠新生儿病例,除前述两例17天病患外,还有一名从武汉同济医院转入、出生仅36小时的轻症新生儿。那段时间,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曾凌空忙得焦头烂额,最紧张时有近28小时未合眼,与科室同事在不到两天内紧急改造出一层楼的新冠肺炎新生儿隔离病区。
贵州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崔玉霞也经历了“彻夜难眠”的时刻。2月2日,小果凌晨入院,崔玉霞和管床医师忙到天亮。入院检查显示,小果核酸检测阳性,且心肌和肝脏受损。怎么会有这么小的新冠患者?崔玉霞和部分同事近两周一次也没回家——面对婴儿复杂的病情,“就是想着必须要治好她”。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阅读全文请点文末阅读全文。感谢热心读者订阅财新通,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财新通会员,畅读财新网!)无症状传播者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是1月27日和28日,河南安阳《安阳日报》披露当地出现一组家庭聚集发病群组:一名在武汉居住的女士1月10日回到家乡安阳后,两周内未表现出被感染的症状,她的父母和另外三个家人均无武汉旅行史,却相继发病并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根据武汉市卫健委3月23日的解释,无症状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且具有一定传播风险。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基于现有的数据,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由已出现症状的患者传播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并非主要传播来源。事实究竟如何?
在中国,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并不计入确诊病例,在网络直报中分门别类、单独上报,且不对外公布。
无症状感染者已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一大重点和难点:近期,各地出现多起无症状感染者“倒灌”国内的案例,国内也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跨省流动情况。无论“向外”还是“对内”防控,能否建立应对隐性感染者的快速筛查、诊断手段,或将成为影响疫情形势发展的关键。
2020年3月26日0时-24时,国内新增境外输入病例54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1例。目前,国内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已达595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均已出现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境外输入造成疫情蔓延风险正逐步加大。(见:【境内疫情观察】一线城市境外输入病例持续增加(3月26日))对此,北京、上海境检疫措施重重加码,已要求所有入境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一律实施14天隔离,不漏一人。(见:北京扩大核酸检测范围 拟立法要求流感患者外出戴口罩,上海入境航班最多 已增派检疫人员落实14天无差别隔离)
据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官网消息,2020年3月28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郭某某以涉嫌故意伤害罪批准逮捕。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为刑满释放人员。2020年3月14日15时许,郭某某在北京市东城区一超市内排队结账时摘下口罩,顾客段某某(男,殁年72岁)提醒其应当遵守防疫规定佩戴口罩,引起郭某某的不满,遂将段某某摔倒在地,并用双手击打段的头颈部,致段某某受伤。郭某某在逃离现场过程中,又打伤两名超市员工,后被当场抓获。被害人段某某因颅脑损伤,经救治无效于2020年3月20日死亡。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财新网。
责任编辑:贺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