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趴睡死亡事件惹争议,专家称育儿这些坑千万别踩!
近日,一条“婴儿趴睡死亡涉事公司经营活动被停止”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事公司介入调查。“让三个月的孩子趴睡真的安全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儿童康复治疗师黄晓茵提醒,三个月的孩子趴睡时一旦无法侧脸呼吸就易导致窒息,且趴睡对椎和背部发育可能造成畸形。她提醒家长对于市面上各种训练乖巧婴儿的方法一定要慎用,小心踩坑!

微博截图
“解锁趴睡”易导致宝宝窒息!
新闻中称,孩子的家长在某培训机构的育儿指引下,让三个月的宝宝“解锁趴睡”,训练宝宝独立入睡能力,在孩子被闷到后仍没有及时回应,导致发生意外。这令人心痛的事是否起因于“错误的育儿指引”?目前,有关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事公司介入调查。但让三个月的孩子趴睡真的安全吗?黄晓茵解释道:“正常孩子生长发育中,三个月大的宝宝刚刚可以自主抬头,但身体其他机能发育还不够好,婴儿的颈椎无法支撑长时间抬头的姿势。所以在趴着睡觉时,一旦无法侧脸呼吸,就容易像这位婴儿一样发生窒息的悲剧。”

黄晓茵介绍,三个月大宝宝一般并不建议趴睡的姿势,一是容易引起孩子呼吸不畅,严重可能导致窒息引发悲剧;二是宝宝的骨骼发育不健全,趴睡时孩子需要长期侧着头,对于颈椎和背部发育可能造成畸形。黄晓茵提醒“如果宝宝突然喜欢趴着睡,那家长反而需要注意,可能是宝宝肠胃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睡眠训练”“哭声免疫法”,慎用!
育儿不容易,睡眠问题更是让不少新手爸妈苦不堪言。正因此,市面上有很多诸如“睡眠训练”“哭声免疫法”等婴儿训练方法,以期训练出一个乖巧、哭闹较少的懂事孩子。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新生儿是可以进行一定的睡眠训练的,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比如用‘包裹’的方式模拟母体环境,或者是通过饮食调节的方式帮助训练。在宝宝45周后,如果宝宝的睡眠习惯不好,可以每天进行10分钟左右的睡眠训练,如白天和孩子多玩耍一会,避免白天睡的过多等,但是强制孩子的睡眠姿势这样的‘训练’则是非常不可取的。”黄晓茵介绍道。

新华社发 拉亨/摄
对于“哭声免疫法”,黄晓茵并不推荐,她认为新生儿对母亲之间有着“母婴共生”的关系,这不仅是生理性的,也是心理性的,母亲能够及时给予婴儿回应,对于孩子未来身心成长都有着正面积极的效果。
“要分清‘回应’和‘答应’,并不是说及时查看就是满足宝宝的任何需求。婴儿不会说话前,任何的不舒服都只能通过啼哭来表达,父母需要及时给予回应,看看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有疾病那更需要及时发现和就诊。”黄晓茵提示说。
过早学习游泳、站立等都是育儿误区
在育儿的道路上,家长可能还会陷入以下的误区,黄晓茵提醒新手宝妈宝爸,以下“雷区”要避免,如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有任何疑问,也应到正规医院咨询专科医生意见。

新华社发 林比邻/摄
1、过早让孩子学习游泳
近几年来,婴儿游泳颇为流行,有的家长在宝宝出生两三个月送去学习,使用颈圈进行游泳训练的。
实际上,婴儿由于骨骼肌肉发育不全,用颈椎游泳时是用颈椎支撑着全身重量,极容易造成颈椎损伤,同时新生儿抵抗力差,如果泳池中吸入不干净的水,也可能造成感染。建议新生儿至少在5-6个月会坐之后再学习游泳,此时孩子腰背部发育“有力”了,可以使用套在胳膊下的游泳圈,而且此时孩子体能提升了,许多预防针也打了,会更加适合。

2、婴儿睡觉使用“定型枕”
一些商家宣传称使用定型枕,可以防止宝宝睡偏头,塑造漂亮头型,甚至连已经睡偏的头型都可以矫正过来。
实际上,使用定型枕,不但使宝宝颈部一直保持一个姿势造成肩颈肌肉紧绷,不利于颈椎发育,而且因为两边有阻挡,宝宝一旦睡偏,反而容易堵住口鼻,增加窒息危险。
3、孩子过早学习站立和蹦跳
有些家长以为出生4-6个月的孩子早早站立和蹦跳是发育良好的表现,甚至“揠苗助长”,帮助孩子进行站立训练。
实际上,孩子成长需要遵循身体发育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过早的站立,孩子的腿部肌肉发展不健全,站立时主要靠腿部骨头支撑全身重量,导致腿部骨骼变形,造成O型腿或X型腿。

新华社记者 王沛/摄
4、使用学步车
宝宝学会走路让许多宝妈宝爸惊喜不已,学步车的使用似乎能够帮助宝宝更快的学会走路。
恰恰相反,宝宝每一步的成长都需要自身的身体锻炼获得相应的能力,而利用学步车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反而可能造成孩子成长发育的迟缓,同时因为学步车有轮子,滑行速度过快时,孩子速度跟不上,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5、给婴儿戴上手套防止“抓伤”

新华社发 林比邻/摄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会抓伤自己的皮肤,甚至在脸上留下疤痕,遂给孩子戴上手套,防止宝宝被自己的指甲抓伤。
实际上,宝宝婴儿时期生长发育很快,戴上手套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宝宝经常抓伤自己,那么家长需要留意孩子是否出现过敏等不适反应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