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游泳屡屡致命?“罪魁祸首”竟是项圈

文 / 新品头条
2020-11-05 08:22

近日,湖南一名刚满月的女婴,在家人的监护下,在家游泳窒息身亡。这一消息迅速上了热搜。

据了解,事发当天,女婴的妈妈和外婆让她在家里的澡池里戴着脖圈游泳。游泳时,妈妈和外婆并没有时刻关注宝宝的动向,直到孩子游了十几分钟后,妈妈和外婆才把她从澡池里抱出来。解开后发现孩子脖子上有勒痕,宝宝很乖巧安静,家长也没太在意。两小时过后,孩子爸爸才发现孩子已经没有了任何生理反应。

经医院检查发现,该女婴是因为缺氧时间过长造成的严重脑损伤。孩子被脖圈勒的时间过长,导致多个器官损坏,医生也无力回天。

游泳的项圈在平常人看来就是救命的工具,而对于婴儿来说就是“吃人的武器”。

由于婴儿的颈部肌肉发育不完全,在水下体位不当很容易就造成呼吸道堵塞的现象。

而一些劣质的脖圈,有很多设计缺陷,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呼吸。婴儿在游泳时,项圈来回摩擦很容易压迫气管,过度膨胀的脖圈会干扰孩子膈肌运动,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孩子“干性溺水”

这些劣质项圈一般都是塑料制成,里面肯定含有对宝宝有害的物质,极易引起过敏,所以游泳脖圈本身就不靠谱。

婴幼儿游泳弊大于利!

不少家长都会听到婴幼儿游泳好处多多,可以有效刺激神经、消化、呼吸系统及肌肉骨骼的发育,锻炼婴幼儿体力和身体协调性等。

事实上,婴幼儿游泳并非商家宣传的那样,真正是弊大于利。美国儿科学会的指南表明:让婴幼儿学习游泳,目的是为了防止溺水,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潜能开发。

婴幼儿学习游泳,脖子上是不能箍上游泳圈的,必须有一名接受过专业游泳知识的家长下水,全程双手托举宝宝,父母必须全程护卫自己的孩子。为防万一,父母还得学习婴幼儿的心肺复苏术。

1岁以内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岁以内的孩子不应该参加意在防止孩子溺水的游泳项目。没有证据表明1岁以下的宝宝通过游泳训练可以增加安全系数。

1~4岁

这个年龄段也不建议强制推行游泳课,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情感发育和运动能力来决定,可以选择参与潜水闭气、岸边求生这类内容的游泳课程。

4岁以后

这个时候孩子的运动能力、肌肉力量都发育的比较好了,就可以正式开始考虑学习游泳技能了。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用绑带式腋下游泳圈、坐式游泳圈、穿救生衣,或者直接家长抱着宝宝亲子共游。

等宝宝到3岁左右,就可以使用普通的腋下游泳圈以及手臂圈了。

注意事项:

  • 泳池的水温应该长时间保持在31~34℃,对于0~2岁的宝宝来说,34℃最佳。

  • 刚开始游泳的时候,先定个小目标,就是游个10分钟。之后再慢慢地增加到20分钟。

  • 孩子进食1小时后再去游泳。

  • 不要在泳池旁边奔跑打闹。不要把玻璃杯或易碎的餐盘带到泳池附近。

  • 确保孩子游泳的泳池,深水区和浅水区的交界处有明显标记,不要让他在靠近深水区的一侧潜水。

很多情况下,孩子都是悄无声息的溺水,整个过程可能也就持续几十秒钟。 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只要孩子在水里,就一定要目不转晴地盯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