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时期老是惊跳哭闹?原来是自卑的根源

今天我们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开始讲讲孩子的自卑与安全感。
宝宝在子宫中生活的十个月是舒适、温暖的,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而更重要的是,肚子环境是紧迫的,宝宝是被肚皮紧紧拥抱着的。这是多么有安全感的体验啊。
但是,出生后舒适安全的环境都会消失,宝宝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周围多了好多他们没有接触过体验不说,肚皮的紧绷感还突然消失了,身体周围是空洞的感觉。这也是新生儿总是惊跳和大哭的一个原因。他们找不着北了。

宝宝骄躁的心需要妈妈天生的温柔来安抚,呵护宝宝健康的成长。用妈妈双手的抚摸搭建最坚固的亲情城堡,它既传递着妈妈对宝宝的爱,也是宝宝体格和神经发育中不能缺少的营养。
出生后妈妈对婴儿进行抚触有很多好处,可促进宝宝的淋巴系统,抵抗疾病的能力变强。抚触可增强宝宝的食欲,宝宝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宝宝不安的情绪可通过妈妈的抚触得到安抚,减少哭闹。抚触可延长宝宝的睡眠时间,加强了宝宝的睡眠深度。抚摸还可以促进母婴间的交流,让宝宝感受到妈妈对它的关爱。

在公开场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这样公开呼吁。
源于美国的“哭声免疫法”曾一度风靡全球,年轻的中国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闹时不能马上抱起,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好习惯,避免养成哭闹的习惯。
李玫瑾教授不同意这种观点。
她说,在吃喝拉撒睡不能自理的无能期,儿童只能靠哭来表达自己的痛苦,此时,家长应该立刻抱起孩子进行安抚。
长期哭闹得不到安抚的孩子,他们内脏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形成过度紧张的记忆,影响孩子的脾气秉性。
比如,生活中有不少“路怒族”、“键盘侠”,殊不知,他们“一点就着”的火爆脾气,恰恰源于父母的粗放式养育,在一岁以内自己的各种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幼年缺乏爱抚和关爱的孩子是没有安全感的。这是导致他们成长过程中自卑的源泉。


RECOMMEND
孩子自卑的表现
1、在外软弱,在家霸道
这样的孩子其实是害怕外界的陌生环境与争执,所以才会窝里横外面怂”。
2、用逞强+暴力,来掩饰害怕
很多孩子可能在外面表现得非常强势,其实他们有时候是用攻击来掩饰内心的恐慌。孩子越是叛逆与不羁,实作为父母越应该注意孩子行为背后的自卑与无力感。
3、经常妄自菲薄说自己不如别人贬低别人其实也是掩盖自己不如意的一种表现。
4、特别爱道歉,生怕惹怒了别人
这样的孩子其实也是自卑的一种表现,他们内心特别害怕冲突,因为冲突会让他们不知所措,他们感觉自己无力来解决冲突。
5、喜欢评论与批评别人
尖酸刻薄源于他对自己的不自信。一般来说,喜欢评价他人的孩子,往往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刻意嘲讽他人,也是源于自卑的自我评价。
自卑的人往往在社会上难以立足,而家庭往往是孩子自卑的源泉,这和家庭富裕程度的关系其实并不算大,因为精神上的富有才是一个人自信的理由,所以说家长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对孩子的关注。

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呢?让他们动起来!
皮亚杰认知心理学理论:动作是认知的基础。
李教授说道:
“人类早期是动作,我们很多的发展都是从动作开始的,手和脚一定要动起来。如果想让一个孩子自信起来,先带孩子去做事,比如做一项运动,跳跃、投掷、包括画画,不管孩子画的好坏,都是他心目中的一个东西。慢慢的通过“做”来找回自信,而不是让他回答问题来找回自信。”
正如李教授所言,孩子的动手动脚能力没能够得到很好地发展,孩子体会不到“做”所带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自信心就会欠缺。
让孩子动起来吧!参加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不要一味的追赶学习成绩。李教授的建议:我们可以不用上名牌大学,但要活的快快乐乐,拥抱自我。
最后,我们为大家献上歌曲《我》的原文歌词。一起来感受一个满足自信的“我”是多么的饱满。

I am what I am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
快乐是快乐的方式不只一种
最荣幸是谁都是造物的光荣
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开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孤独的沙漠里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多么高兴在琉璃屋中快乐生活
对世界说甚么是光明磊落 *
哪怕只是泡沫,勇敢自信的人都要做最坚强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