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2处有变化,是体内有积食了!谨记“3少2多”,积食靠边站
一提起积食,就有不少宝妈“告状”,积食可以说是破坏宝宝孩子体质、阻碍身体发育的“始作俑者”。宝宝需要的营养多,但是有营养的食物往往不容易消化,小孩子脾胃娇嫩,就很容易积食,食物不消化,肠胃蠕动无力,孩子就会出现腹部胀气、肚子疼、食欲不振、排便失调等问题,时间长了引起脾胃虚弱。

如果把身体比作手机,脾胃就是“充电器”,肩负着给全身供应气血能量、提供免疫力的任务,一旦脾胃受伤了,肠道免疫力下降,孩子就会体质变差,成为“温室花朵”,脾胃运化和输送的营养不足,孩子发育也会减缓,不长肉、不长个。
宝宝2处有变化,说明体内有积食了,家长多注意:

1、手部有变化
孩子的精气神足、活动量大,新陈代谢也快,所以体温会比大人高一点,但是家长牵着孩子的时候,如果注意到孩子手心潮热、湿漉漉的,可能就是积食化热了,仔细观察食指的外侧,本来有一天红色细线,如果变成了青紫色,就可以断定是积食了。

2、脸部有变化
孩子的皮肤薄,约是大人的1/4,所以比较娇嫩,一般是白皙中透着红润,如果发现孩子皮肤干燥缺水,脸色暗淡发黄;鼻梁上面有隐约的青线;眼睛经常红肿、眼袋变大;甚至两颊上出现两坨“高原红”,就说明孩子体内已经形成积食、脾胃比较虚弱了。
此外,食欲不振、厌食偏食、腹泻便秘、口臭、舌苔厚、睡觉爱翻身、蹬被子、盗汗等,都是孩子积食的表现。

春季带娃,记住“3少2多”,积食靠边站:
多补双清——内调
脾胃健运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基础,从添加辅食开始,家长就要有意识的给孩子调理,补充双低聚乳清就是不错的方法,能健脾和胃,提高孩子的消化水平,让孩子消化顺畅、食欲大开,孩子吃饭香、消化好,自然身体棒、免疫力强,发育快也不容易生病。
多揉足三里——外按
足三里位于外侧膝眼下方,大约3寸的位置,宝妈可以每天抽出4、5分钟,用拇指给孩子按揉足三里,可以增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提高孩子食欲。

少吃甜食——生湿气
除了对牙齿不好,甜食在体内更大的“反应”是产生过多湿气,阻碍脾胃的运化,水湿不运,脾胃就会虚弱无力,消化功能就会紊乱,此外,经常吃甜食,让血液中糖分含量升高,饱食神经会产生“错觉”,抑制孩子的食欲。

少吃油腻——阻消化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吃鱼肉蛋奶,觉得这种才叫“有营养”,但其实孩子的脾胃更“喜欢”清淡,只要饮食多样、均衡就能满足孩子发育需求,过多摄入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只会增加消化负担,导致肠胃功能紊乱、营养不吸收,补再多营养也没用。

少吃零食——减食欲
零食是孩子们的最爱,尤其老一辈带娃的时候,喜欢拿零食来哄孩子,但是这些食物往往“负营养”、高热量,不仅会给脾胃增添负担,还会降低孩子对正餐的食欲,影响身体对其它营养成分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