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成长不是只是吃饱就行了,妈妈也要预防营养不良
(本文章为“一同成长的粑粑”第342篇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宝宝的成长离不开营养,而宝宝的营养来源都是食物。而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最担心宝宝出现营养不良。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物的种类丰富多样了,但营养不良的情况也不少见。而在1~2岁幼儿,凡低于正常标准平均数的15%即为营养不良。妈妈们怎么预防自己宝宝的营养不良呢?这些内容可以参考一下:
营养不良依其程度可分为3度:
1度: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少15~20%,表现为宝宝的腹部、躯干、大腿肉侧脂肪层变薄,肌肉不结实,面色无光。

2度:体重减少25~40%。宝宝往往抑郁不安,食欲减,消瘦,面色苍白、肌肉松弛,腹部、躯干等脂肪完全消失。
3度:体重减少40%以上,宝宝几乎皮包骨头;拒食,反应慢,体温低于正常。这种病症易发生于断奶前后的孩子,为蛋白质摄人量不足所致。如平日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够,或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要来源,则不能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
小儿营养不良症往往同时伴有抵抗力低,消化不良和感染疾病。小儿营养不良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调整营养和饮食。由于患儿长期营养不足,严重者消化器官萎缩,消化道运动量和消化液分泌量降低,其他系统也比较弱,因此,需要循序渐进地调整营养和饮食。

对1度营养不良的宝宝可分两步进行治疗:妈妈先用1周左右时间进行恢复调整,每天供80~120卡/千克体重的热量。例如在断奶期的宝宝可以每天加半脱脂牛奶1瓶,并用米汤或粥稀释以提高热量,也可以用豆浆或鱼粉汤替代牛奶。3~7天后如果没有出现没有胃口或腹泻的情况,可进行第二阶段调养,约1~2周,这些主要是给宝宝充实巩固。可每日加蛋羹1个,以及鱼末、肉末一类的食物。
2度营养不良的小儿消化力和对食物的耐受力差,同时,可能还患有其它疾病,饮食调养分三个阶段进行:最初3~7天就能恢复体力(同时治疗其他疾病),每日供应热量,按该年龄应有体重量与现在实有体重的中间数计算。多加蛋白质,脂肪量宜少,再补充淀粉类食物。第2~3周内,进行调整充实,可补充脂肪,如用米粉、米汤加热加熟油,每日3~5餐。第4周,可用全牛奶,每日2瓶,再加料粥,蒸蛋羹等,一日可进5餐。
3度营养不良较罕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宝宝就需住院治疗。

宝宝的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还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所以妈妈要重视宝宝出现的营养不良。
欢迎关注:“一同成长的粑粑”,每日持续分享有价值的0-18岁育儿经验与心得,让我们与孩子一同成长。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转发,收藏,关注本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