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百病“积食”为先,怎么分辨宝宝积食?出现4症状要特别注意

文 / 添精补肾膏
2019-04-20 11:09

什么是积食?

孩子后天脾胃尚未发育完善的阶段,未充分消化的秽物积聚、堵塞在肠道,称为“积食”。肠道上接脾胃,下连肛肠,是个中间枢纽环节,肠道堵塞带来的直接危害是:

在中,秽物充满导致腹胀如鼓;

在上,由于下方枢纽失灵而出现不思饮食;

在下,由于秽物阻碍而出现大便不通。

那么怎么分辨宝宝积食?出现4症状就要要特别注意一下了

1、 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2、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3、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胀,肚子疼。

4、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皮色发黄、精神萎靡、大便干燥或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孩子发烧,咳嗽等,长期积食会诱发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宝宝积食了怎么办?“一推一吃”,消食提高宝宝免疫力

“一推”——帮宝宝多推拿

积食是中医的说法,因此用中医的办法来解决是最有效的,而最管用的非推拿莫属。

温馨提示:小儿推拿的门派比较多,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各门派一样,心法不同结果相同。大家要关注的是整套手法而不是单一的一个手法,不要在做一个症状推拿中混用不同门派的手法!

1、清大肠经(3分钟)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2、顺运内八卦(3-5分钟)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3、推小横纹(3分钟)

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四橫纹穴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

4、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5、顺摩腹(5分钟)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

“一吃”——多补充乳双五菌

如果家长觉得自己推拿找不准穴位,作用不大,那可以试试给宝宝直接补充乳双五菌等活性益生菌,达到从内部调理孩子脾胃的目的。

乳双五菌每一小袋中都含有超过100亿个活性益生菌,包括动物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能够从不同维度维持孩子肠胃酸碱环境的平衡,促进消化,减轻孩子脾胃负担,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从而减少孩子生病的频率。

因为有食物中和胃酸,更有利于活菌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所以,家长可以在宝宝早饭后半小时用40度温水冲调,喂给宝宝吃,效果最好。要注意益生菌不可与抗生素类的药同时服用。

总之,孩子积食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可能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种积食造成的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家长如果只是一味的怀疑,而不去努力做出改善的话,那么孩子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