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前半期应注意什么?抚育一岁幼儿应注意的事项

文 / 教育大家谭
2020-01-11 16:21

一岁前半期应注意什么

当孩子过第一个生日时在父母的心里有一种轻松的感觉油然而生。因为到了周岁,从一个软弱的乳儿变成为活蹦乱跳的幼儿。发育良好的幼儿已经会行走几步,一般幼儿也能扶物行走。看到扶着墙壁或柜子行走的可爱的姿态,谁都会喜欢的。

幼儿的体重大体上可以说明幼儿的发育情况。

先在曲线图零月的地方用红笔画出生时的体重,在十二个月的地方划现在的体重,然后把两个点用线连接起来,观察一下和标准体重线的关系。假如你的孩子出生时比标准体重轻,但随着生长,孩子的体重线和标准体重线之间的差距越来越缩小,那么即使现在还没有达到标准,也可以说孩子的发育是良好的。相反,出生时超出标准体重,但周岁是孩子的体重线和标准体重线之间的距离变小,说明发育情况不佳。

因此,考虑幼儿的发育情况,必须把出生时的发育情况考虑在内。如果忘记了起点,达不到标准就垂头丧气,超过标准就盲目乐观,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只要增加体重就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不少父母认为乳幼儿只要胖就好。我有一位朋友始终抱着这种观点抚育她的孩子。当孩子半岁时她开始断奶。在这个阶段,一般都需要控制一些食物的摄取量,所以体重不会像以前那样增加得快。于是她又改为以牛奶为主,少喂其他食物。她得意地告诉我:“体重又增加了”。孩子确实很胖,胖得快抱不动了。

据她讲周岁的幼儿已达到一岁八个月的标准,颜色也很好,从外表看没什么说的了。不过我对她说:“也许现在还好,但你孩子的胃肠只能适应流质饮食,没有清化硬东西的力量,如果正在发育的阶段不锻炼,消化功能很差,将来会经常闹肚子的。”她只怕体重下降,不听我的劝告,直到将近两周岁仍以牛奶为主食,后来也是只喂易消化的食品。

现在这个孩子已成了中学生,表面上长得不错;蟹由松弛,有挑食、偏食的毛病,最大的问趣是在外边就餐,翌日一定闹肚子。我的朋友接受了这个长子的教训,对下边的孩子都加强了锻炼,他们的体格虽刚够标准,但却很强壮,什么都能吃。

我本身对老大也有过过分重视体重的倾向,加之他出生时瘦小,只有2.177公斤,比标准体重差好多,而且是人工喂养。为了使他达到标准体重,我费尽了心血。于是下决心,从第七个月开始断奶(这对当时来说是比较早的),到周岁时完全断了奶。在这期间我的精力都集中在幼儿食品上,我只考虑喂些能增加体重、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品,忽视了锻炼胃肠功能问题。我的长子已成人,但至今肠胃不太好。

可以说多数人对第一个孩子的抚养或多或少产生失误,有的过于神经质,有的过于乐观。农村的家庭可能过于不在乎而失误,集中于城市住宅区的所谓知识分子阶层的家庭可能过于神经质而失误。

可以适当地普一点病

神经质的父母的特点是“恐病症”,过分害怕生病。预防感冒,预防腹泻当然是好事,但有了“恐病症”,容易出现过头现象。比如怕感冒影响孩子发育,作父母的整日提心吊胆。我也犯过这样的毛病,虽然比得一场大病要好,但事实使我认识到这种消极态度也是错误的。从小处于被隔离状态的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接触面扩大,便不断生病,‘不一定是什么大病,但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之前,周围发生感冒之类的病,很容易被传染上。

近来我感到在幼儿时期适当害一点病,如轻度份风之类对提高免疫能力有一定好处。应从一岁左右开始进行锻炼。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得感冒,而是说感冒没什么可怕,家里发生轻感冒病人时不必那么担心和严格隔离。

不养成穿摩衣展的习惯

这时如不注意,容易养成穿厚衣服的习惯。带国腰(日本人好带毛线织的围腰防止腹部受凉译者)也是习惯。周岁前的乳儿多半用尿布包着胜子,一岁后改为穿裤头。这个时候不要养成用围腰的习惯。如果幼儿时期不分昼夜总是带围腰,成人以后也离不开它。幼儿容易改变习惯,假如你的孩子带着围腰,我建议把它去掉。

当然盛夏季节,夜里不盖被子睡觉时带围腰是必要的。我的孩子当中有带围腰的和不带的,而常带围腰的孩子反倒容易看凉,即使带着围腰稍微着凉就拉肚子。有过这祥的例子:一天我把孩子们带到海边,当落潮时在浅滩捕捉鱼虾玩,长子是常带围腰的,这次玩过后换了干裤头,再带上围腰,但第二天还吵胜子不舒服。

弟弟平附只穿薄棉布裤头,那一天穿着湿裤头他在乎,第二天没什么不适感。

某医师曾说:“如果腹部和面部一样常露在外边,完全能够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当然这是难于做到的。但充分利用空气浴、日光浴从外部锻炼胃疡功能,无疑是有好处的。这种锻炼可从乳儿时期开始,如果你的孩子尚未开始锻炼,我建议从周岁生日开始锻炼。

不要勉强练习走

到一岁三个月,多数幼儿都会行走。走路阜的孩子,已经能穿布鞋行走了。

那么你的孩子怎样呢?

俗语说:“走路早的孩子智力好”。我问过几位走路早的幼儿的妈妈。回答是都在周岁前后齐始行走的。但许多幼儿是一岁三、四个月左右才会行走。在穿厚衣服的冬季可能更迟一些,疾病也会影响走路。

头生孩子的母亲,或者当别人的孩子大部分会行走时,母亲急于让幼儿行走,不顺幼儿的腰腿软,硬拉着双手练习走路,有的买来步行辅助车给幼儿使用,使幼儿早日行走。这对幼儿是个负担,而且对正常发育没有益处。幼儿行走,需要有骨骼、肌肉、神经系统以及各器官的良好发育与相互协调。

在发育未完善的阶段使幼儿勉强练习行走,不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增加骨骼的过度负担,可能余形成罗圈腿。罗圈腿除了炼病以外,可能与尿布垫法不当、勉强练习走路有一定关系。如果没有什么疾编,到时候一定会行走,应顺其自然,不必着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