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娃赢在起跑线,学龄前期是重中之重,“开发大脑”更是关键
最近,闺蜜孩子的幼儿园开家长会,孩子的老师让她家庭会议上与其他家长分享一些自己的育儿经验,说大宝在幼儿园里,学习能力强,比别的小朋友掌握新知识都快、活泼可爱,深得老师们的喜欢。闺蜜感到很欣慰,尽管家庭的经济能力有限,但他们夫妻俩也一直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从孩子还未出生时,他们就已经对比了不同机构的早教课。孩子刚学会走路就送去精挑细选的早教班了,除此之外,他们还给从小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培养。
现在很多家长都像我闺蜜一般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给孩子规划好一切。也有不少的家长也过早的教育,会让孩子负担增加,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其实这两种观念从本质上来说都没有错。
真正意义上的早教,不单是指早教机构的教育,更包括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等。它强调的不是让宝宝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技能,而是通过外部感官的刺激,促进他的大脑发育,从而去开发他的智力,让他更健全地发展!什么时候要开始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很多家长会有这些疑问。
一、开发智力的最好时间
很多专家都认为,在孩子三岁之前,孩子的脑生长,智力、能力发展最快,这是家长作为培养孩子的黄金时机,而之短短三年的时间呢,又可以分为三个重点的阶段。
1.胎教也是开发智力的重点阶段
胎教文化,在现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有育儿专家认为胎儿时期,还妈妈的肚子里的胎儿宝宝,就已经有感知能力,他们会试图与外界事物联系,所以这是宝宝右脑开发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2.对于婴儿期的孩子家长可以做什么?
当一个新生儿到来世界时,宝宝的听觉、视觉、反应力都是在慢慢发展的,家长要把握机会加强孩子在这方面的锻炼。而当孩子慢慢脱离新生儿期时,就可以开始训练宝宝的肢体动作,比如大动作的训练,抬头翻身,手上的动作等等。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也是能够恨到地帮助孩子的。
3. 学龄前期的孩子更是重中之重
对于很多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这个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孩子的语言系统,认识能力,观察力都会有悄然进步,所以一定要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多给孩子做一些小游戏,例如搭积木,讲故事之类的去帮助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于孩子而言,家长对他们智力的开发,其实就是一种潜能的激发。那么很多家长很多好奇,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二、如何帮孩子“开发智力”
1.不要忽视睡前故事的作用
睡前童话故事很多家长都知道,但对于童话故事富有的教育且是少有人了解的。童话富于幻想,听童话故事,孩子会跟随着情节的发展,去想法,去思考,这些都能很好地促进孩子的右脑发展。所以家长们不要以为睡前故事只是孩子的夜间催眠曲而已,他们还“肩负重任”呢。

2.左手与右手同等重要
很多时候家长在教孩子拿玩具、吃饭等都习惯性要求孩子学习右手,而忽略了左手,这其实是不对的。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过,多用左手开发右脑,这是因为左手的形体动作是被右脑控制。因此在孩子有些时,可以鼓励孩子用左手剪东西、写字、画画、抓玩具等。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子等手指动作,也有利于右脑,并且两只手都会得到训练。
3.闭门造车是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的
有些家长觉得环境太差,担心孩子的抵抗力不够,也因此常常将孩子禁锢在小区域里,这其实对孩子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孩子正处在学习期,各种事物对他们而言都是新生的,家长要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例如去商场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公园里找寻记忆中的小伙伴,这些都能让孩子是开发孩子右脑的有一种有效途径。
孩子的成长有时候是稍瞬间的事的,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可能就这么错过了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那么是不是这样就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呢?还能不能有其他的挽救机会呢?
三、错过最好时间,父母还能做些什么?
普通孩子经过科学的幼儿智力启蒙也未必能够成才,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家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仍然见不到成效呢?所以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即使错过了孩子3岁前的重要时机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培养。
1.尊重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而言,求知欲旺盛,让他们很容易周边的任何事物感兴趣。家长可以着重培养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兴趣,这不仅是幼儿智力启蒙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点。

2.教育要循序渐进,不应该拔苗助长
帮宝宝开发智力时,不能急于求成,在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要做的事情,同时要记得,要给宝宝独立发展的空间。任何教育也应该由易到难,要稳扎稳打,不要急于求成。
3.与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感受来自父母的爱
要想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兴趣,就应该去接触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必须先把自己的心门打开,与孩子坦诚相待。以真心易真心,才能与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更有利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对家长来说,孩子能否成才,其实就是孩子能否生活得更好,所以与其让孩子在堆积如山的各种辅导课中学习,不如去深入了解孩子,选择更合适孩子的。智力的开发离不开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而不是各路形式不同的早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