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逼孩子认数字造成孩子阴影,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阅读

文 / 父母堂
2019-09-25 13:27
"

很多年前马伊琍曾发过这么一条微博:

她逼女儿认书上的数字,结果女儿被逼哭了,留下了阴影,从此之后看见那本书就害怕。然而意外的是,孩子不久在电梯里却学会了认数字。

马伊琍逼孩子认数字造成孩子阴影,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阅读


马伊琍在微博的最后坦承道:“为自己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后悔!”

可是,距马伊琍发布那条微博的7年后,却出现了这样一个“神童”,他叫鹿泽宇,出生于2004年的他,现在还不满15周岁,但鹿泽宇却在今年成为了本届清华大学年龄最小的本科新生。据报道,小泽宇在幼儿园前就能识字3000个,这是什么水平呢?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4年级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5~6年级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7~9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以上资料来自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马伊琍逼孩子认数字造成孩子阴影,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阅读


01为何他能识字3000+我的孩子却做不到?

在幼儿园之前,父母就开始教鹿泽宇识字了。因为家里是做生意的,鹿泽宇经常在自家店里活动,因此耳濡目染,简单的算术也早早地学会了,就这样鹿泽宇在学龄前就已经完成了一二年级的内容。

开始上学后,鹿泽宇直接跳到了三年级,之后的学习生涯里,他一直都是班里年龄最小的那个孩子。

在鹿泽宇小学的时候,他就梦想上清华,他身上有着超强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学习基本上自我负责。

他说:“小学就想上清华,但是感觉到有机会实现还是在高中的时候。意识到有机会进清华,就给自己攒劲。有时会倦怠,就去图书馆、学校,用改变环境的办法专注学习。”

马伊琍逼孩子认数字造成孩子阴影,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阅读


看了鹿泽宇的事迹家长们纷纷感叹:

“这么厉害,幼儿园前已经识字3000多。”

“看来还是要赢在起跑线才行。”

“起步不能晚、一步晚步步晚。”

我们真的要这么着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事实上,别这么着急就以为一个特例就能为我们指点出早期家庭教育的终极答案了。

对比一下鹿泽宇和马伊琍女儿这两个案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孩子的早期学习需要在一个自然的环境里展开。马伊琍女儿恰恰是在电梯里学会了让她害怕的数字,小泽宇是在自家商店里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初阶段认字、认数的学习。

此外,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像鹿泽宇这样极具天赋的神童很少,不能拿一个鹿泽宇模式来套用在天下所有的孩子身上。

马伊琍逼孩子认数字造成孩子阴影,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阅读


倒是马伊琍的后悔之言更值得当父母的我们去多思考一步。

早期教育不能盲目跟风,必须符合每个孩子的身心成长,任何超出孩子力所能及范围的部分都会殃及教育的本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是背道而驰的。

然而,鹿泽宇案例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关注,那就他对学习的负责心和对自己学习目标的追求,也就是他自己说的“给自己攒劲”

很多家长忽略了这些,误以为认字早、起步早就能赢得早,多逼迫、强施压就能让孩子学而有效。

马伊琍逼孩子认数字造成孩子阴影,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阅读



02识字崇拜,早期阅读的最大误区

从马伊琍那条微博可以看出,很多家长急于让孩子早点识字,目的是早点让孩子获得阅读能力,为幼升小打好语文基础。

更有家长误以为,只有当孩子认字了,阅读才能展开;而认字越多,孩子的阅读能力也就越好。所以,让孩子识字成为了早期教育的首要目的。

而科学证明,早期阅读 ≠ 早期识字。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有一连串的疑问:

孩子多大开始阅读好呢?

不识字也可以开始阅读吗?

是给孩子读文字,

还是边读文字边讲书上的图画呢?

……

马伊琍逼孩子认数字造成孩子阴影,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阅读


这些困惑都源自于一个问题: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阅读?

那么,让我们把早期阅读这个问题放一边,先来看看孩子与生俱来的一个成长规律,也就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具有怎样的能力和关注点

比如说3岁是孩子的直觉思维期,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就能直接领悟事物;5岁有了形象思维能力,通过眼睛看到的图画可以记忆在头脑中;6~8岁开始萌发逻辑思维,也就有了因果关系的联想,这时TA能更好地理解父母和老师为TA讲解的抽象的道理……

马伊琍逼孩子认数字造成孩子阴影,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阅读


那么,早期阅读怎么做才算科学呢?

早期阅读通常指从孩子出生后,到小学入学前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是以图为主、文字为辅,通过看、听、触摸等方式去理解图画书里的颜色、画面、声音以及文字的过程,都可以被称为早期阅读。

而且早期阅读更应该是一个从共读、伴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的快乐过程,孩子在这个过程里很敏感,甚至脆弱。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早期阅读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只要孩子遭遇到压力、不适应或无趣的感受,TA都会停止甚至逃避阅读。

举个例子吧,家长特别希望孩子多学点,于是把共读变成了说教式的阅读,尤其是带着识字任务的阅读,非但不能激起幼儿的阅读兴趣,反而会破坏幼儿在阅读中收获的幸福和快乐,长此以往孩子心中就会产生出对阅读的抵触情绪。

因此,过早施行以“识字”为目的的早期教育行为,不但违反了幼儿的心智发展规律和顺序,而且还会“消灭”掉孩子的想象力。

03什么才是优质的早期阅读

想象一下,在孩子上小学前的五六年里,在家长或成人的陪伴下,每天听读、指读和阅读图画书,是个让孩子流连忘返的听故事、读故事、感悟故事的快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地理解、记忆了与图画相关的文字,所以在入学前,识字量基本可以达到500-1000字。

这就是家庭内早期阅读的环境建立,其目的不同于成人阅读偏重知识获取的重点;早期阅读是帮助孩子形成最基本的一些自主能力,对未知世界产生兴趣,养成一些必备的良好习惯。

World Organization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即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在以“儿童与书”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上,谈及早期阅读对儿童的意义是这样说的:

早期阅读是让幼儿得到口语、使用书面语言的物质基础,它可以提高幼儿的读写技能,并扩展见识,使得幼儿处于丰富的智力环境中,激发其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

同时,学前教育组织进一步指出,儿童早期发展的五大目标是:运动健康、学习品质、语言、常识/科学、社会/情感,而早期阅读恰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儿童与书”的关系,不是从识字开始的,而是从建立兴趣到打造能力,再到培养习惯开始的。

马伊琍逼孩子认数字造成孩子阴影,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阅读


04早期阅读怎么做才不会错

早期阅读不是让幼儿自己去看书,而是需要父母与孩子一起共读,也就是阅读是从听开始的,经历了早期的听、看、读的阶段,这也就是“亲子共读”

在婴儿期,环境里的任何美好的声音、语言包括音乐都是在通过听觉为孩子输送语言词汇,为即将到来的幼儿学说话期和阅读期做前期准备;到了幼儿期,文字的魅力是需要画面作为视觉的桥梁,需要共读时的朗读、讲读作为听觉的桥梁,所以单靠听音频中的故事来“磨耳朵”是不够的。

马伊琍逼孩子认数字造成孩子阴影,学龄前的儿童应该如何进行阅读


亲子共读的意义不完全在于阅读和认字,它倒是更像我们与孩子一起做的一次次心灵旅行。

我们一起读一本书,就如一同栽了一棵树,不知哪天花会开,不知哪天会结果,但有一天你终将会看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盛况,到那时你无需再犯愁孩子的识字量和写作水平,因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是不会语言匮乏、写作艰难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