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的宝宝认知差?父母们一定是做错了这一点!

文 / 妇科李主任
2020-03-10 00:00

"不要太早给孩子接触电视、手机",这句话已经不只是指保护眼睛了。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太早或过度的接触这些3C产品,会让孩子的脑白质完整性变差,认知功能也会随之变差,表现也会变得不好。

看3C产品大脑会变差?

有研究发现:平常爱使用手机、平板等屏幕产品的孩子,只要每天使用超过1个小时,在核磁共振(MRI)的扫描下,就看到脑白质明显的变少,白质也比较杂乱、无法形成有效的连结;而这些脑白质,是负责维系大脑正常神经运作的重要关键,只要变少,就代表智商会下降。

大脑白质是什么?

大家常听到的脑灰质像是大脑中的发电厂,负责记录、产出想法或反应。

而大脑白质就像电缆,负责把这些电流刺激运送到该去的地方,像是语言发展、识字能力等,都是透过脑白质来建构,所以一旦脑白质减少,语言能力等认知功能也会变差。

“3C产品”
是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的统称,亦称“信息家电”。例如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或数字音频播放器等。

为什么看屏幕大脑会变差?

并不是说3C产品就是坏的,而是他们不适合学龄前的儿童。因为学龄前的儿童需要的是更加稳固地加强大脑神经网络的经验,比起屏幕,跟人互动、谈话、娱乐,更能让孩子充分利用了惊人的神经可塑性和潜力,变得更加聪明。

每看一小时手机,就少了一小时跟外界互动的机会,大脑自然缺少能够发展的时间跟刺激。尤其是阅读、讲话,你问我答,甚至是玩耍,都对孩子的脑部发展非常重要。任何事情,都不该挤压到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时间,要让孩子练习思考,大脑才会发展。

——那适龄的宝宝们该做什么?

——当然是亲子互动游戏

>>>>0~6个月的婴儿

本身是被动状态,但能和父母有基本的互动,以认识自己,可以给予声光刺激,让宝宝对外界产生更多的反应。

>>>>7~12个月的宝宝

开始会出现主动性的动作,同样需要家长引导,例如:give me five、亲一个、抱一下、举起手打招呼等。

>>>>1岁后的孩子

开始会走路,手的运用也较灵巧,可以将重心摆在口语引导,像是让孩子跟邻居打招呼,孩子的手就会主动举起来。

>>>>0~2岁的孩子

在认知、动作发展上,会有明显的分水岭,属于感觉动作期,游戏发展以功能性游戏为主。

>>>>1~2岁的孩子

注重功能性游戏,可以设计生活互动、社会情绪发展的小游戏,增加其独立性,从中教导他们的人际互动与自我照顾。

>>>>2~4岁的孩子

对空间越来越有概念,适合开始玩建构型游戏,例如:积木、拼图、乐高等游戏。

>>>>2岁以上的孩子

口语能力会突飞猛进,此时应该增加口语上的交流,从黏土、画画或组装性游戏等引导孩子发挥想像力,并且替它命名,刺激孩子的口语能力与想像力。

>>>>4~5岁的孩子

开始对世界充满想像,适合玩想像型游戏,例如:角色扮演,拿着扫把玩骑马打仗的游戏,此阶段的孩子比较不需要实体的玩具,而是运用想像力进行游戏,除此,读绘本也非常适合这个年龄层的孩子。

总之学龄前的大脑发展一切都与经验有关,如果父母不跟孩子互动,即使限制看屏幕的时间,大脑还是一样没办法接收刺激,造成的智商下降的结果,跟看屏幕是一样的。各位爸妈们要好好想想自己平常怎么跟孩子相处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