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磨蹭王|学龄前的拖拉都是假性的,这样处理防止变真性

文 / 大J小D
2020-04-07 16:32

小D从1岁半开始就进入了“拖-拖-拖拉”阶段。当时我给她一个封号“淡定姐”,好多事情我都火烧眉毛了,“淡定姐”却仍然异常优雅平静地该干嘛就干嘛,形成鲜明反差的就是我一个劲地在后面催,张牙舞爪地在那指挥小D。

有一天我自己也受不了自己这个样子了,说好的那个温柔如水的女人呢(吐舌头)。

于是,我就痛定思痛,进行了深刻反思,总结了一些行动方案。这一年多的实践下来,还是很有成效的,分享给大家。

(注意,今天谈的是学龄前孩子的拖拉,上小学后的问题不在今天讨论范围内)

1区分慢和拖拉这是我们首先需要区分的两个概念,我们眼里的孩子拖拉,其实是相对的,相对于我们自己的标准。殊不知,这也许本身就是孩子该有的节奏。他们需要花时间去体验一切我们都习以为常的活动.我们觉得只是吃饭,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在体会食物的颜色、质地、味觉、这是他们在协调大脑、手臂和嘴巴、这是他们在练习使用语言来表达食物的美味。这些对于小小的他们来说,都是需要花时间的。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所谓的“拖拉”都是假性的,但这个阶段,我们怎么应对孩子的“拖拉”就很关键了。如果我们一味埋怨、催促、包办代替,那这些错误的行为就会导致孩子上学后变成“真拖拉”了。1区分你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
这一点是很多父母搞不清楚的,也是导致我们特别烦孩子拖拉的根本矛盾。在抱怨孩子拖拉之前,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她的磨蹭对谁造成了影响?比如,我曾经特别烦小D每天早上磨蹭,总是担心她一磨蹭错过了校车,上幼儿园就要迟到。于是,每天早晨,我就是追在她后面催,吃饭开始喂了,衣服也帮忙穿了,还会抱着下楼。后来当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我就发现,她迟到和我无关啊,她迟到了自己损失了和同学们玩的时间,也许老师还会批评她。这时,我就意识自己越界了,当我们把孩子的需求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以后,那孩子自然不会为自己的行为着急,反而会觉得我们帮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那也许有朋友会问,的确她迟到是她的问题,但她迟到后会影响我们上班,最终还是影响自己啊。那这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就是的确要影响到我了。比如,本来计划好了3点和小D一起去游泳,然后托管到健身房的儿童游乐室,这样我就自己能去练一会器械。但谁知,她临出门就开始各种磨蹭,催了好几次,她还在那边津津有味地玩火车轨道,一直拖拉到4点半我们都没出发。常常这时,我也特别容易火大,但再回到这个问题,我就知道,其实真不能埋怨她拖拉,只不过她的行为影响了我的需求而已。要是我不着急出门,我不是还会很欣慰她的专注力特别好吗?因此,在面对孩子拖拉磨蹭时,第一步可以区分到底影响了谁非常重要,这样问题就聚焦了,接下来解决方法就会更有针对性。这个真的是你的问题吗?还是你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成了你最大的问题?2孩子的需求-让她承担自然结果不愿意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拖拉最大的一个错误,这个本质就是我们把孩子的需求变成了自己的了。怕孩子迟到,怕孩子作业完不成,我们比孩子更紧张那些结果,所以我们总是催促、威胁、甚至吼叫。现在每当我确认这是小D自己的需求后,我只会提醒一次,决定不反复唠叨,让小D自食其果。关于如何自食其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