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戏剧教育在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应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此之前我从未经历过戏剧教育的相关专业培训,此次培训也是我第一次对戏剧教育及其领域的系统学习,对此深受启发。在这里结合我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就我感兴趣的方面谈一些我的个人想法,如有纰漏之处,望老师指正。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本次培训我受益和感触最大的就是齐洪娜老师有关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的课程,现我将结合课程谈一谈戏剧教育在学龄前儿童心里发展方面的相关作用及应用。
我们知道人的心理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而一个人的健康的心理形成便是由培养这三个过程开始的。
首先是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以及幼儿学习和理解接触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学习解构和同化相关的认知要素,将其收纳统合到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完成一个完整的戏剧剧本的前提就是对剧本本身的故事解构以及相关人物的再现。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剧本故事本身的情节发展以及相关人物在剧本中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解构剧本的过程中,就可以借由剧本的故事发展,丰富幼儿的认知结构达到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幼儿对故事情节脉络以及人物场景之间关系的理解。
其次是情绪情感过程,这一过程是幼儿基于认知过程产生的短暂或长期的心理体验。想要让一个剧本真正完美的再现一个故事,只有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和剧中相关人物的关系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真正打动人的从来都不是故事情节本身,而是故事所能带来的情感体验,而这就离不开共情的作用。想要达到戏剧与观众的共情的前提,就是作为表演的人首先在理解剧情的前提下与剧中人物共情,能够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节中,结合自身原有的经验体会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这一过程会培养幼儿在认知的前提下体验更多的情感变化,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丰富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目的。
最后是意志过程,意志过程也是最能体现人主观特性的心理过程,他是幼儿基于认知和情感过程所做出的心理和行动的长期选择,对幼儿的性格以及行为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过程在幼儿戏剧创作中的体现也尤其的具有特点,正所谓千人千面各有不同,同一个剧本中的同一个人物由不同的人来扮演,效果可能千差万别,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本文着重谈论的心理层面讨论,就是基于不同幼儿的不同心理过程,最终的戏剧呈现效果也是丰富多样的。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职业经验对于戏剧教育在学龄前儿童心里发展方面应用的一些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以及学习中,围绕这个题目,我将开展相关的戏剧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希望将本次培训过程中学到的技能应用到我将来的教学当中。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对于戏剧教育的分享。
作者
:杜大禹
单位
: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二幼儿园 教师

·E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