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存在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

文 / 紫薇聊育儿
2019-04-11 19:32

很多家长都存在早教误区,快来看看你中招了吗?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早教的巨大作用,小编也相信每一位家长爱孩子的那颗赤诚之心,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常常会犯一些错误,下面的这些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很多家长都存在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

1.随时上早教班没有计划性

一般家长都会认为孩子等到三四岁之后再去早教会效果比较好。但实际上,科学的计划时间对孩子的早教非常重要,孩子最早可以从六个月开始就学习早教。孩子的早教不仅仅是这智力的开发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身体、性格,还有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早期对孩子实行早教,能更好地助力孩子成长。

误区2:早教只是盲目灌输知识。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早教应该让孩子学会某种技能,无视孩子的兴趣。实际:早教首先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在孩子快乐的游戏中引导他吸收知识或掌握技能。

很多家长都存在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3: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误区4:教育孩子这种事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很多家长都存在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5:早教就是早教班

首先早教并不是一门科学,是否有用且无害是有争议的。早教班则更是商业运作,即使需要早教,也不等于需要早教班,如同不是非要去英孚才能学好英语,不是非要吃安利才能身体健康。

误区6:父母替孩子道歉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孩子比较小,所以选择包容孩子。帮助孩子解决他闯的祸,会让孩子犯更多的错误,因为他没有责任心,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告诉孩子他这个行为存在哪些错误,并且可以他现在应该怎么做,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育儿路长途漫漫,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偏差,出现错误要及时解决,毕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没有人能够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是伴随孩子一步步成长的最亲近的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其实都包含着许多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有些敏感期可能通过“不良现象”表现出来,有些敏感期则容易被当作正常行为而被忽视,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规律和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发现。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敏感。

关注微信公众号:紫薇聊育儿(ID:bb4329),一起交流备孕、育儿那些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