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小狗撕碎打烂!”求助,我娃是有暴力倾向吗?!


前两天有个公号读者妈妈和我私信聊天,很着急地和我说她儿子的情况,她说,
“我儿子三岁,我们家庭教育里一直都是引导他有同情心懂礼貌,平时大人也是这样以身作则的。我们家有一条宠物小狗。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儿子对小狗的态度特别凶,昨天更是把我吓到了。他一个人气鼓鼓地坐在小板凳上自言自语说,‘我要把小狗撕碎打烂!用筷子戳小狗的眼睛,然后把他送到外太空去让怪物给吃掉。’
他爸爸听到他这么讲非常生气,爸爸说孩子这么小就那么语言暴力长大了可怎么得了?于是把儿子狠狠地训了一顿站在反思角站了半个小时。后来我和他爸一起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觉得特别奇怪,怎么一向温和爱宠物的儿子就变成这样了呢……“
这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和贝贝的对话,有一天和他戏聊到是不是想要小弟弟的问题。我:“妈妈觉得有个小弟弟很好哦,可以陪贝贝一起玩车呢。“
贝贝:“小弟弟会抢我的车吗?“
我:“也是有可能的,在小弟弟很小不懂事的时候。可能你需要多分享给他。“
贝贝:“我不要小弟弟!我要把小弟弟踢走,把他关到小黑屋里!哼。“
我:“哎呀,小弟弟被踢痛了呢……小弟弟说,‘我只是在和哥哥学习怎么玩车呢,玩一分钟就还给哥哥。呜呜,小黑屋里好可怕呀。’“
贝贝(沉思两秒):“好吧,那我把弟弟抱回来。但是你要知道分享哦!不可以抢玩具。“ 呵呵,是不是有看到家里同款娃的影子?这样的对话看起来虽然很「无厘头」,但里面却有着对3、4岁的孩子发展特点的充分理解。发展特点一
意识到语言的‘攻击威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特别喜欢把屎尿屁挂在嘴边,这可能是在他们的小世界里觉得最脏的东西了,一旦把这些话说出来,又好玩又有杀伤力。

发展特点二
想象和现实相混淆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但有的时候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比如,在问他想不想要一个小弟弟的时候,他的思维里仿佛这个小弟弟就已经真的存在在他的身边。而且,他们的想象还来得格外夸张,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某种特征或使用夸张的语言。这就回归到上面那位妈妈的困扰。孩子为什么要对小狗「恶语相向」?我让这位妈妈回去观察,最近一段时间家里的小狗是不是自我保护比较强,孩子靠近的时候会警觉地躲开或者发出低沉的叫声。 后来这位妈妈告诉我,还真是!前些天带狗出去遛受了点惊吓,最近很不喜欢别人靠近它。那差不多就能找到原因了,宝宝像往常一样去逗小狗玩,但是小狗对他的低沉叫声让他吓了一跳。于是在孩子的脑海里,就脑补了各种夸张的画面,觉得小狗变成了坏人,要把坏人打倒。
搜索抖音号:hellobeima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