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太辛苦,别接我放学了”,女儿背后用意,透露出穷孩子的自卑

文 / 宝妈日常二三事
2020-04-18 17:34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们常教育孩子们,不要和别人比物质要比学习,特别是家庭条件不好的父母,生怕孩子虚荣心爆棚,当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孩子难过,父母觉得亏欠孩子更痛苦。

孩子们有虚荣心,这也不能怪孩子们,享受是人的天性,大家都会向往美好的东西,大人如此更何况孩子们呢?学校就好比是个社会的雏形,孩子们上学后接触的事物多了,会发现人与人物质上的差距,当发现自己和别人有不同时,心里会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性格的形成,最后从情绪中表达出来。

小丽自从上小学后,就表示妈妈太辛苦,不用每天接送上学,妈妈为此还特别欣慰,觉得孩子长大了,知道体谅大人的辛苦了。虽然孩子提出不让接送的要求,可父母却不敢不当回事,孩子还小,父母接送还是最安全的。

这天小丽妈妈像往常一样下班顺路接女儿,可看到妈妈穿着环卫工人的工作服,骑着破旧的电动车后,小丽忍不住爆发了,一个劲地埋怨妈妈为什么又来接,太丢脸了。妈妈这才明白女儿不让接送的原因,原来孩子嫌弃当妈的给自己丢人了。

妈妈听后了眼眶红了,心里五味杂陈,感觉对不起女儿,没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让女儿受委屈了。可又觉得女儿太不懂事,没经历过生活的苦,不知道感恩不体谅大人的心酸。为什么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上学后却变成了没良心的白眼狼呢?

无论家庭条件如何,我们都会教育孩子们要勤俭节约,给孩子灌输不要攀比的思想,可效果如何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孩子们之所以会有虚荣心正是他们长大的信号,他们对美有了自己的认知。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孩子们会出现这几种情况

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或自卑或脾气火爆

当孩子们虚荣心作祟,提出需求被拒父母还不加以引导,孩子们心里可能会压抑、痛苦,认为自己就是学校中的另类,和别人格格不入,他们想通过物质来满足内心的平等,又或者是要享受别人羡慕的眼光。

而父母生硬的拒绝后,孩子们要么隐忍不发,把心事埋藏在心里,变得自卑。要么通过愤怒的情绪发泄出来,因为他们所学知识有限,他们在大脑里实在搜索不出有用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难题,只能通过愤怒表达出来。无论是那种状况对孩子都不好。

谎话连篇,给自己编织一个梦

虚荣心爆棚却又得不到满足,无论是自卑还是愤怒的孩子,当他们冷静下来,都会给自己编织一个梦,在别人面前大话谎话连篇,把自己包装一番,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和别人的距离,长此以往就像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再加上自我暗示效应,孩子们可能会信以为真,分不清现实和梦境。

孩子们之所以会这样,做父母的最应该反思,我们教育孩子时经常会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从不深挖背后的原因。父母一口拒绝孩子的要求,自认为是在扼杀孩子身上的不正之风,实际上孩子心里的反抗情绪就像一座隐忍不发的活火山,当心理压力达到峰值爆发后,他们受的伤是父母所承受不起的。那么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呢?

其实人吃五谷杂粮自然又七情六欲,人的虚荣心是扼杀不了的,所以只能引导而不是压制。孩子们提出需求,父母应该理解背后的理由,理由得当可以满足,如果是虚荣心在作祟,那么必须拒绝。

当然拒绝也要将方式方法,孩子们之所以会表现的自卑或者愤怒,是因为他们被拒绝时特别绝望,这是孩子无奈的表现。与其让孩子们思想上走进死胡同,不如引导孩子们,把他们的欲望转化成努力的东西,孩子们有了方向,便不会迷茫。

总的来说,教育孩子问题上,虽然家庭条件有影响,却也不是决定性因素,孩子们需求得不到满足,父母不必内疚觉得亏欠孩子,应该让孩子正视问题,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效果。那么大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欢迎留言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