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幼儿园,不想孩子被区别对待,家长提前了解老师的“神操作”
上周刚把孩子送入幼儿园,虽然已经一周过去了,但我的育儿焦虑至今未减。特别是偶尔在网上看到有些老师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孩子家庭经济情况,从而区别对待孩子的新闻后,就更加焦虑了。
孩子入园后,每天没心情干别的事,大多数时间都是拿着手机盯着监控里的孩子,就怕他没人管被别人欺负,被老师区别对待。老公每天看到我这样子,觉得我有点“神经焦虑”了。
老师真的会对孩子区别对待吗?在我问过周围朋友孩子的入园情况后,他们告诉我:“真的有,但是是少数”,还给予了我一些避免孩子被区别对待的“小方法”。如果你也是跟我一样的“焦虑妈妈”,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到你。

“神操作”一:翻看孩子的衣服标签
相信很多新手妈妈都跟我一样,在孩子步入幼儿园的那段时间倍感焦虑,觉得自家孩子太单纯、太善良、太老实、不善于表达,容易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更害怕因为家庭情况不好,受到老师的不公平对待。
案例:
有个同事跟我说,她女儿在上幼儿园中班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因为公立幼儿园比较远,中班的时候就换了个私立的,价格虽然贵但环境和师资力量还不错。
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她在监控里看到老师经常会偷偷翻看孩子衣服上的标签。一开始不知道为啥,后面教师节送礼的时候瞬间明白了。

老师翻看孩子衣服标签,到底是出于好心还是“恶意”?
其实老师翻看孩子衣服标签这件事我问过身边幼师的朋友,她告诉我“老师翻看孩子的衣服标签”一般出于3种目的:
孩子衣服标签上会印有孩子名字,看标签是为了避免孩子之间穿错衣服;
检查一下孩子的衣服有没有安全隐患;
看看衣服的标签是否有设计问题,引发孩子不适。
所以我相信大多数老师翻看孩子的衣服标签是出于“好心”,但不可否认真的有这样的老师会通过翻看孩子的衣服来知晓孩子的家庭情况,不过这应该是极少数。

“神操作”二:“变相”布置调查家庭情况的“家庭作业”
想想小时候,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么是给我们布置当天学习的作业,要么就会让我们做一做小手工,既考察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现在的孩子做家庭作业,本该是一个“自我学习检查的过程”,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中“变味了”。
案例:
在宝妈群里,曾看到过这样一位家长分享孩子的家庭作业。这份作业在孩子看来可能就是一个任务,但是在作为家长的我们看来真像一份“家庭经济调查表”。作业的内容是让孩子画下家里的房子和车子以及车标还有小区,一看就是变相调查家底。

老师布置看似调查家庭情况的“家庭作业”,究竟为哪般?
相信大多数老师布置看似调查家庭情况的“家庭作业”是出于2种没有“恶意”的目的:
家里的车子房子比较大、好形容,孩子更容易理解;
希望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做作业、学习,并趁此机会增加亲子感情。
只不过作为家长的我们,看到这些信息真的很难“不想歪”。毕竟这份调查表孩子字都不认识,你让他们怎么做,况且还是涉及到房子、车子以及收入相关问题,所以家长会介意也很正常。

“神操作”三:开“虚伪”的“家长会”+调查表
记得小时候学校每年都会开1-2次家长会,并且开家长会的时间基本都在考试前后。幼儿园开家长会的基本没有,如果你的幼儿园经常开家长会,那么你就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