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生产,14人产房外陪产,医生赞叹产妇有福气,真相让人无奈

文 / 小呗天才育儿
2020-01-28 00:02

女性在分娩时,过程是非常难熬、痛苦的,家人的陪产,是对产妇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而且现在的陪产方式不再只局限于产房外陪产了,已经有很多勇敢的家人,选择进产房陪产。

不过,一些医生还是不建议家属进产房陪产的,虽然丈夫、亲人在身边的鼓励是很好的“助产剂”,但却是弊大于利的



医生不建议家属产房内陪产

一、丈夫陪产,破坏夫妻感情

一些家庭在生产时,会选择让丈夫产房内陪产,丈夫的鼓励与陪伴却是能起到不错的催产效果,给了产妇爱的力量,安抚产妇焦虑紧张的内心。

但只有亲身体验过,一些丈夫亲眼看到孩子从妻子的身体里娩出的过程,这份记忆对男性来说是终身难忘的,有些男性在参与后容易造成了性冷淡

影响夫妻间的感情和性生活。

二、影响医生工作

产房内的突发状况很多,这都需要医生做出及时的判断,如生产过程不顺利需要顺产转剖腹产、侧切等。这些都是成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若一些年纪较大一些的家属陪在一旁很可能会影响干预医生的工作

如“医生你再想想办法,咱能不剖就不剖。”

三、婆婆陪产

一般陪产为直系亲属或老公,对产妇来说会有所帮助,但若是婆婆进产房,一些产妇会感到非常尴尬,在生产时很容易放不开。

不但不会分散产妇的焦虑紧张情绪,反而会增加产妇的心理压力。

这位产妇生产,产房外14名家人陪产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一名产妇分娩时,家里来了一大帮人在产房外陪产,都记在楼道里,阵容是相当壮观了,有不少人路过得知在等一个产妇,纷纷表示:“这产妇有福气哦!”。


就连医生护士都夸,这两家人都非常重视啊。等宝宝顺利出生后,护士赶紧跟在外面等候的家属们保平安,是双胞胎母子平安。

听到喜讯本应该其乐融融的的一大家子人,却忽然争执起来。

原来是28岁的小莹(产妇)结婚三年备孕迟迟还不上,现在好不容易怀上了,还是双胞胎,小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那辈就父亲一个男的,母亲生完自己也在没怀上。在得知小莹怀的是双胞胎后,娘家人就到婆家去商量,能不能让一个孩子跟妈妈姓

婆家一听肯定是不同意的,两家因为这件事闹得非常僵,小莹也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心情不是很好,孩子起名字的事一直争执到临产,也没个结果。

因为小莹是羊水早破,所以提前进入产房,得到消息的婆家和娘家人,纷纷赶到,结果婆婆家看到亲家那边叫来了好几个亲戚过来,于是自己这边也家来了一些亲戚


于是就有了产房外的盛况,因为小莹是羊水早破,两家人都非常紧张,倒也没在产房外因为孩子的名字而争吵。

等听到护士的报喜后,得知是双胞胎小子,便有重新提起这个话题,争吵不断。

不过最后,还是婆家看着小莹孕期和生产太辛苦,这本事件好事,却闹得这么不愉快不好。最后松了口,让弟弟跟来妈妈姓



让孩子跟妈妈姓,有多难

古往今来,女儿出嫁就算是离开自己家,跟着丈夫家生活。在中国古代更是有女子“三从四德”之说。

三从: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女人出家后是要跟夫家的姓氏,所里老话讲“出嫁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传统思想一直传承至今,不过现在已经很多家庭都很看重女儿,是女儿坚强的后盾,女人不再是“泼出去的水”。

若让家里的子孙跟母亲的姓氏,旧社会就是女婿入赘的意思,一般都是比较富贵的家庭招一些家境不好的女婿,其实就是“卖儿子”,以后儿子就跟着岳父家家过,一般这样的男性是被瞧不起的。

虽然现在已经是新时代,民风也越来越开放。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离婚,孩子跟妈妈姓的还是非常少的。

不过,就像以前,中国传统思想“重男轻女”,现在很多就家庭,尤其是准爸爸们,都想要个暖心小棉袄一样。

孩子跟妈妈姓也会变得稀松平常,公众接受,并成为夫妻爱情的一种表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