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名幼儿被老师投毒,幼儿园是游乐场还是刑场?
4月1日,又曝出了一起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这次的幼儿园老师不是给孩子扎针、喂芥末、服安眠药了,而是换了一个新手法:“投毒”。
目前,已经有23名幼儿被检测出亚硝酸盐中毒。
“真后悔那天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在采访中,一位家长哭着说道。

“我亲手把孩子送入了虎口”
3月27日,河南省焦作市警方证实,幼儿园23名孩子食物中毒原因,疑似一名老师为报复另一名老师,在八宝粥内投放亚硝酸盐。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主要是由于摄入过多或误服工业用亚硝酸盐而致,前者相对来说病情较缓和。如为后者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则不但病情重,且起病快,一般来说,亚硝酸盐摄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

出事孩子的家长们更是懊悔不已,“为什么那天早上我会亲自把孩子送入虎口?”我的孩子还小,为什么要拿他(她)出气”?
类似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江苏一家幼儿园 7 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该校女老师易某用电熨斗烫伤。

南京某幼儿园老师连续 3 天殴打 3 岁男童。

就读于大连幼儿园的4岁男孩安安,在上学期间曾多次遭到班主任师不同程度的变相虐待,导致安安行为异常,全身不断抽搐,精神恍惚,到医院后确诊为“急性应激反应抽动症”。

湖北黄石市某幼儿园有老师体罚学生。画面中,幼儿园老师拿“教鞭”连续抽打小朋友身体。

.........
最近几年曝光的虐童事件非常之多。不但数量惊人,而且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看了这些案例,小编真觉得叫人痛心,更何况是作为家长的你们?如此折磨孩子的方法,和古代对待犯罪者的酷刑又有什么区别?
当找到我所党支部书记、企业法务部主任宋飞帅律师时,他异常气愤地说道:“哪有心思分析法律问题?”
“前段时间,我家小孩因为连续咳嗽了几天,就已经心力交瘁,担心发展成支气管炎、肺炎。如果我的孩子是这起“投毒”案件的受害人,我应该早就抽出那四十米的大刀准备砍人了。”
因为孩子,就是家长的命!

成人世界下的牺牲品
此次“焦作投毒事件”要说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不好下结论。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其它幼儿园老师虐童案件原因。
客观来说,目前幼师紧缺,但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非常抢手。有些老师之前根本没干过这个行业,上一个速成班,拿几个需要的证件,就是可以直接上岗。甚至一些民办学校根本不要求老师具有教师资格证,导致部分幼师的素质低下。
主观来说,幼儿教师是一份压力巨大,收入却低的工作。很多幼儿教师实际上是在超负荷工作,学历低、收入低、晋升空间小,每天还需要面对无数琐事和家长的评判。


可以更直白地说,幼儿老师中很大一部分都处于精神高压的状态下。他们通常每天面对着几十个孩子,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部分孩子又皮又淘气。
老师本身的能力不足,就会用一种相对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他们耐心被消耗完的那一刻,就是他们对孩子下手的那一刻。
频发的虐童事件传达的了一个明显的信号:老师们在表达不满。只不过刚好某一个孩子撞到了枪口,就成为了成人世界下的牺牲品。

但是,这并不是他们虐童的理由。幼师岗位的性质注定了这一群人就要比别的岗位的员工更加要有耐心和责任心,这些更不是他们犯罪的理由。
如果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如果对小孩子没有足够的包容心,那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或者说,教育部门在招幼师时,是否应该考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设置一系列的心理测试,总好过一堆无意义假大空的试卷。
无论背后有什么原因,把刀举向孩子的人,都不值得被原谅!

不是受害人,不等于一定不会成为受害人!
谈及两年前的“三种颜色事件”,那时候的宋飞帅律师还没孩子,也只是跟着网友骂了几句,跟着同行分析了几句,没啥感觉;
今年的两会期间成都有个“第七实验中学”火了,作为贵族学校给孩子吃的乱七八糟,宋飞帅律师有了孩子,但还没上学,所以还是跟着网友骂了几句跟着同行分析两篇。依旧没什么感觉。

但是看到这个这个幼儿园“投毒”的案件,作为一个孩子即将上幼儿园的父亲,宋飞帅律师除了气愤,还有恐惧。因为坏人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类似的案例还是会继续发生。
不是受害人,不等于一定不会成为受害人,这是特别残酷又特别现实的一个结论。
哪一天,指不定你的孩子就成了受害者!

今年两会期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幼儿园提出了基本要求,即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未来,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只要符合这三项基本要求,政府都会给予支持。
4月1日,《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基本要求就是:集中用餐的,相关责任人要陪餐;有条件的,家长陪餐。
“显然这个规定没有引起关注,只希望每次关于孩子事件的热搜速度撤的更慢一点。”
因为,孩子就是父母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