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有讲究,这三个误区不避开等于在坑娃!
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成熟,肠胃消化能力较弱,所以宝宝的营养来源主要是母乳和配方奶。但是随着宝宝的健康发育成长,身体不断的成长,对于营养的需求也会有所增加,所以妈妈们要根据宝宝的健康状况以及肠胃消化能力,逐渐为宝宝科学有效的添加辅食,才能让宝宝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过早或过晚给宝宝添加辅食的危害:
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会因他们的消化功能不完善,而出现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而过晚给宝宝添加辅食会因他们营养摄入不足,而导致宝宝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所以,妈妈应适时给宝宝添加辅食。
二、宝宝添加辅食的信号:
1、一般在宝宝出生6个月以后;
2、在宝宝没有疾病的困扰下,感觉宝宝的体重增长趋于缓慢,甚至不增长时;
3、宝宝对食物感兴趣时,即你吃东西时,他盯着你看或做吞咽动作;
4、宝宝每天摄入的奶量达到1000毫升,或每次吃奶量超200毫升,还未吃饱的感觉。
等宝宝出现上述信号时,妈妈可以考虑给他添加辅食,但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不一样,个体差异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三、宝宝辅食添加的原则:
怎么样给宝宝添加辅食?添加辅食的原则是: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适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清淡到多味。

1、由一种到多种:
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不能一次性添加多个品种的辅食,应先给宝宝试喂一种新食物,观察他食后反应,如果一周内没有出现过敏反应或者消化不良,说明宝宝已适应,可以考虑再试喂另一种新辅食,就这样一种一种地添加。
2、由少量到适量:
给宝宝添加新食物应从少量开始,再逐渐增量,使宝宝有个适应过程。如,蛋黄的添加,首次添加1/4,2-3天后增加至1/2,再过1周后增加至1个。
3、由稀到稠:
同样一种食物,先从稀薄的形式喂起,逐渐变稠,使宝宝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大米先用米汤,然后稀粥、稠粥到软饭。
4、由细到粗:
宝宝的辅食从细软的流食或半流食开始,随着宝宝乳牙的萌出,咀嚼、吞咽、消化等能力地增强,辅食也随之增粗。如,蔬菜、水果可由菜汤、果汁到菜泥、果泥,然后碎菜、碎果。
5、由清淡到多味:
妈妈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一开始尽可能不放盐、不放糖、不加调味品,因为宝宝的肾脏功能发育还不健全,过早地添加盐会增加宝宝的肾脏负担,还有,宝宝的味觉也处于发育的过程中,过早加调味品容易使宝宝今后形成挑食、偏食的恶习。所以,1周岁内的宝宝还是坚持清淡为主。
总之,宝宝辅食的添加,让其按着他的生长发育、消化功能及营养需要等进程,逐渐进行,逐渐适应,不能操之过急,同时,在辅食的添加过程中,妈妈须考虑一下宝宝辅食的多样化与均衡性。
四、宝宝辅食添加时存在的一些误区:

1、辅食中加盐、酱油等调味品
日常,有些妈妈总习惯于按照自己的口味给制作辅食,如在宝宝的食物加点盐、酱油等调味品,觉得这样味道更加,更能刺激宝宝的食欲。其实,这是个误区,因为这个阶段,宝宝的肾脏还很娇嫩,辅食中的盐会对宝宝的肾脏造成负担,所以,1岁内的宝宝还是建议给原味的辅食。
2、把自己咀嚼好的饭菜喂宝宝
这种现象较多存在于过于疼爱宝宝的奶奶或外婆身上,因为,她们认为嚼过的饭菜,宝宝更容易吞咽,因此,总给宝宝喂自己嚼过的饭菜,其实这不仅不利于宝宝消化功能的增强,也容易传染疾病。
3、添加辅食后,不给宝宝喂奶了
有些妈妈认为宝宝添加辅食了,营养更丰富了,就不给宝宝喂奶粉了,这种现象较多存在于断奶较早的妈妈身上。其实,对于周岁内的宝宝来说,虽然要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同时也需要适当给宝宝喝一些奶粉。一则因为婴幼儿肠胃的消化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二则是奶粉中含有某些其他食物中不含有的营养成分;

像蓝河绵羊奶不仅营养丰富还黄金配比ARA:DHA,配合有“记忆元”之称的胆碱,有助于宝宝智力发育;同时益生元组合FOS&GOS:有助于宝宝肠道菌群平衡,更易于肠胃健康。除此之外天然乳钙含量是牛奶的1.5倍,可以促进宝宝骨骼发育好成长。因此建议至少让孩子喝奶粉到3周岁左右。
如果您还想快捷的获得更多母婴育儿方面的知识可以去了解下蓝河重点打造的“妈妈有惊喜”平台,跟更多有经验的妈妈交流育儿秘籍,听母婴大咖传授实战经验,还有更多惊喜在等着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