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来解释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

文 / 名著分享心理学
2019-03-25 12:40
本能中攻击的根源

我们怎么来解释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一些理论家认为攻击行为是一种本能,是人类条件反射的一部分。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我们都被性和攻击本能所驱动(Freud,1920)。习性学家洛伦兹(Konrad Lorenz)——同时也是一位动物行为专家——认为,动物(包括人类)共同享有一种战斗本能,即从原始的保护领土、保持稳定的食物供给以及淘汰较弱动物的动机中衍生出来的本能(Lorenz,1966,1974)。

怎么来解释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

虽然对于攻击行为的本能解释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却缺乏实验证据的支持。本能解释不仅没有考虑到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复杂的认知能力,而且,对于判断儿童和成人何时以及如何进行攻击行为也不能给出什么指导,它只是指出了攻击行为是人类固有的一部分。因此,发展学家已经转向了其他的理论。

怎么来解释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

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Lynn目睹了杜安推倒埃舒的过程,第二天,她与Ilya发生了争执。她们先是斗嘴,然后Lynn把手攥成拳头试图击打Ilya。幼儿园老师被吓坏了,因为Lynn很少生气,她以前从未做出过攻击行为。

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社会学习理论学家会回答“是”,因为他们认为攻击主要是基于观察和先前学习的。那么,为了理解攻击行为的原因,我们应该看看儿童成长环境中的奖惩系统。

怎么来解释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

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和环境条件如何教会个体具有攻击性。这一想法来自认为攻击行为是通过直接的强化而习得的行为主义观点。例如,学龄前儿童可能会习得,通过带有攻击性地拒绝同伴分享的要求,他们就能一直独占最喜欢的玩具。用传统的学习理论的说法,他们因为做出攻击性而受到强化,因此日后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攻击行为。但是在讨论道德时,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强化也可能是间接的。很多研究提出,与攻击性较强的榜样的接触导致了攻击性的增加,尤其是当观察者本身处于生气、受辱或者挫败的状态下。

怎么来解释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

正如社会学习理论预测的那样,这些学龄前儿童模仿了成人的行为。看到成人粗暴对待玩偶波波的儿童比那些看到成人平静地玩Tinkertoys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

怎么来解释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

观看电视上的暴力:有关系吗?

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在电视上看到过攻击行为。儿童电视节目包含的暴力水平(69%)实际上高于其他节目(57%)。在平均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儿童节目包含的暴力事件是其他节目的两倍多)。如此高水平的电视暴力,再加上班杜拉等人关于模仿榜样攻击的研究结果,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个重要的问题:观看攻击行为是否会增加儿童(以及他们成年后)做出攻击行为的可能性?

怎么来解释学龄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

源源不断的研究证据表明,观看电视暴力的确会导致随后的攻击行为。纵向研究也发现,偏好暴力节目的8岁儿童和他们30岁时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有关。其他证据支持以下观点:观看媒体暴力将导致个体更轻易地做出攻击行为、欺负行为,而且对暴力受害者遭受的伤害不敏感(Anderson et al.,2003;Huesmann,Moise-Titus,&Podolski,2003;Slater,Henry,&Swaim,2003;Ostrov,Gentile,&Crick,2006)。

推荐阅读: